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12日 星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可优化科学课堂,并具有直观、高效、便捷等优势。

□海宁市硖石小学 贾海龙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早已司空见惯,其在横向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纵向放大课堂教学空间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教师反馈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时间较少等诸多实际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知识教学,和其他单元相比,概念较为抽象,学习内容大多是难以观察到的世界,客观上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师只能以资料为主辅导学生学习。如何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合理、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直观、高效、便捷的优势,开发课堂教学新路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以《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学生科学学习前概念

导学就是让学生提前自学,然后引发他们思考、讨论、探索,让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运用“电子导学单”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学情分析更加精准,从而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演示质量

观察在学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些难题,如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受制于器材大小、场地距离远近等客观因素,很多学生往往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客观上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如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板块运动引起地震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了模拟实验,让学生采用书本模拟地球的两大板块进行碰撞。为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效果,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希沃授课助手的运用,将优秀小组的实验通过屏幕同步的形式在希沃一体机上进行直播演示,清晰地将地球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随即因能量释放带来地震的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堂教学时空概念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科学知识。然而,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其他领域,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多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抽象内容,只能以资料为主辅助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本单元内容教学拓展了新途径。如在《地球的表面》一课教学中,学生因时空限制,无法身临其境感受各种地形地貌。这时,教师通过“谷歌地球”这一应用程序,在课堂上用跨时空的实景展示了5种地形的典型代表,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课堂教学知识生成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探究中的应用效果、实验动作是否正确等,可影响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结合科学探究“聚焦—探究—研讨—反馈”的实践过程,利用手机的摄像功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拍摄,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反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反馈,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了解,并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例如,“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教学环节,针对学生在探究“有无植被覆盖和土地被侵蚀的关系”的过程中,记录实验结论不是很详细的实际情况,教师选择了其中典型的实验记录单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加以改正,这样就让课堂反馈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直观性,及时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提升了课堂反馈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