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可更好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衢州第二中学 潘志强
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党中央着眼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和鲜明特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衢州第二中学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为基本架构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推动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党建工作与学校思政工作相融合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党建统领教育发展工作体系,聚焦政治建设过硬、多维德育工程、清廉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学校坚持政治首位意识,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全省中小学校中建成首家专门党史馆。坚持“以党带团、党团共建”,通过业余党校、班团课、“青年大学习”等平台,全方位引导团员青年红心向党、薪火相传。推进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建立了“一个党委宣讲团、六个支部宣讲队和多个宣讲后备组”的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持续开展“走村进企联社”系列活动,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学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组织全体师生收看开幕会,将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做成展板供师生学习。宣讲团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组织全体学生在班团活动课中集中学习。
二、坚持党建工作与学校组织建设相融合
健全完善的党组织机构、制度决策机制,是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
学校强化组织建设,落实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不断强化党组织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五联”服务工程,通过党员联系学生社团、联系古树名木、联系学生寝室、联系学困生(贫困生)、联系创新团队,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赛马比拼活动,围绕品牌提升、“两专”培养,全方位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建立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制度,健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经常沟通协调工作机制,确保信息互通有无,营造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制定学校党委会、行政会议议事规则,建立“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议事决策过程。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强化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委班子和党支部班子,坚决把政治素质好、党性意识强、作风品德优的优秀中层干部充实到校党委班子中来,把专业素质优、师生口碑好、奉献意识强的新生代优秀教师充实到支委队伍中。建立一系列助力教师成长的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坚持党建工作与厚植校园文化相融合
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基本载体,厚植特色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教育核心,打造“博雅三立”德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学校积极培育儒学校园、国际理解教育、绿色低碳三大特色校园文化,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注重整合学校地处南孔文化发源地的地缘优势和校本特色,全力打造无处不“孔”、无“孔”不入的儒学校园氛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既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又具有国际视野与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打造具有浓厚国际情怀的文化校园;启用劳动实践基地,承续学校70年劳动教育传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四、坚持党建工作与服务中心工作相融合
只有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全局聚力,才能把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发展推动力。
学校始终坚持“党建是一种资源,党建是为发展服务的”理念,以打造最中国、本土化、具有古典魅力的现代化科技型高中为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助力。坚持创新育人,完善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吸引中国科学院将全国首个创新实践基地落户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一批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