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星期
让学生获得全球胜任力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持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本报记者 杨 倩 实习记者 骆琪尔

前不久,浙江省国际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盟2022学术年会在杭州市南肖埠小学举行。省市有关教育专家齐聚一堂,畅谈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视野、全球胜任力等热点话题。

“妈妈的衣柜塞满了衣服,却还觉得没有衣服穿。要知道,仅是一件短袖印花T恤,在制作过程中的碳排放就超过1kg。低碳生活从少买一件衣服做起。”“以我们最喜欢吃的汉堡为例,一家西式快餐店每天浪费大约10个汉堡。全部335家门店一天浪费的汉堡需要种植约29棵树来实现碳中和。”……现场,南肖埠小学的师生们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出发,做了“迈向零排”碳足迹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汇报,倡议大家过低碳环保的生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南肖埠小学至今已有113年的办学历史,是区域内屈指可数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抓住城市国际化发展机遇,以原有的特色项目国际象棋为起点,持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现代精神的中国少年。

2019年年底,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开发的“南小娃儿‘西游记’”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我与世界》国际理解课程读本。该读本与国家课程内容衔接,在整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国家课程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高中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自然地理世界”“社会生活世界”“文化艺术世界”“历史文明世界”4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各自包含10大主题。

小提琴独奏中国民歌《思乡曲》并进行配乐朗诵,合唱美国民歌《牧场上的家》,为英国管弦乐《可爱的家》编创歌词,轮唱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我与世界》课程读本中的《行吟家乡》一课,将四、五年级的音乐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开发了“家乡”主题的音乐课。音乐教师张幸在授课时,安排学生分组展示不同国家关于家乡的歌曲,让学生在对比讨论、亲身演绎中感受中外歌曲在表演形式、情绪表达和地域风格上的不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根植家国情怀。

除了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特色课程,学校还与四大洲10个国家的11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积极给师生搭建起“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平台,让学生把世界当作大课堂。

“沙漠之城迪拜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它叫风塔,是为了通风凉爽而建的。”在活动现场,来自迪拜中国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代表通过网络视频分享了滴灌系统、太阳能路灯和老城的风塔等迪拜当地的节能减排措施。原来“迈向零排”碳足迹项目化学习还是南肖埠小学“E步学堂”的一项同步课程。

2020年以来,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虽然线下往来受到了限制,但学校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脚步不停顿。利用网络,学校经常开设“E步学堂”同步课程,让学生与欧州地区和美澳等国家的同龄人就科技发展、粮食危机等话题展开线上讨论。

校长林霞表示,借着杭州举办亚运会的东风,学校将坚持“从‘世界是平的’到‘世界是通的’,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办学立场,驰而不息地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立体化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让学生获得全球胜任力新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