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星期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2.65个上升至4.5个——
幼儿园如何不负所“托”


□本报记者 张纯纯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解决好托育问题其实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生育焦虑的作用。”

“当前我国托育机构以民办民营为主,运营成本高、收费较高,公办和普惠性托位供给严重不足,学前教育与托育分隔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建议将托育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重点扶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完善‘普惠优先、市场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按照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要求,加强转岗培训。”

……

连日来,“托育难”话题引发广泛热议。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浙江在2020和2022年度两次将托育照护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并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规划》,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2.65个上升至4.5个,普惠托位占比超过60%。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幼儿园办托班模式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破局: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这个春季学期开学后,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杨士芳感受到了一种矛盾的事实:一方面是“今年拒绝了十几名幼儿的入托申请,我们托育部的学位不够了”;另一方面则是“原本是计划招收7个小班,2022学年我们只招收到5个小班的幼儿”。

“所以我们打算下半年再增设1个托班,共20个学位。”杨士芳介绍,借着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的契机,乍浦镇中心幼儿园于同年9月开设了第一个托班,面向2~3周岁的幼儿开放。

“一‘冷’一‘热’并存的现状,其实说明了幼儿园办托班模式正是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解决方案。”嘉兴市政协委员吴建玉说。这样的结论来源于吴建玉21年的办园经验,身为嘉兴市代代康幼教集团总园长,她常常直面许多家长的焦虑与诉求——“孩子能不能进托班”“托育服务质量好不好”“收费贵不贵”。“对于不少家庭而言,这些就是决定他们生不生二孩、三孩很重要的因素。让家长既能安心托,又能普惠托,推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接受的托育服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在此前召开的嘉兴市两会上,吴建玉提交了《多方发力统筹推进,加快全社会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统筹“托幼一体化”学位资源,科学配置规划和供给学位,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入托需求,让各区域已有的幼儿园学位不闲置,应开尽开。同时,改进落实扩建托班的一次性修缮补助,将幼儿园托班纳入财政生均定额补助范畴,科学建立成本分担长效机制。

近日,金华发布了《金华市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着重考虑了2~3岁幼儿的托班需求。结合当地实际,金华将原本“每6~12个班的幼儿园,其中6班、9班、12班规模的幼儿园分别设置1个、2个、3个托班”调整为“每4000~10000人口(约每1200套至3000套住宅,每套平均人数按照3.2人计算)设置一所规模为8~16个班的幼儿园,同时兼顾2~3岁的托班需求,原则上配套幼儿园2~3岁托班数与小班数一致”。

提质:抓住儿童早期成长关键期

双胞胎徐予修、徐予嘉在35个月大时进入嘉兴经济开发区台昇幼儿园的托育部。谈及此次入托经历,双胞胎妈妈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想让他们能够高质量地玩。”

双胞胎妈妈表示,尽管是双职工二孩家庭,但为了避免隔代教养可能带来的问题,自己并不想要将育儿的责任全部甩给长辈,因此更看重的是托育服务能够带来更为专业和科学的照护。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王磊认为,0~3岁是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进行科学的保育与教育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动作、语言、认知、自理、亲子依恋关系等方面的早期综合发展,“婴幼儿在3岁之前发展的成就,为他进入幼儿期奠定了基础,不仅能帮助他在进入幼儿园后更好地适应,而且会形成婴幼儿在0~6岁阶段身心发展的累积效应”。

代代康幼教集团南湖园区园长倪英能够明显感受到这样的发展差异,“经过科学照护的幼儿,在进入小班以后,会有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进入群体也会主动交流,语言、运动等各方面都会更有优势。而没有得到科学照护的幼儿,会因为养成了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甚至在身体发育上都落后于同龄人”。

杨士芳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托班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其中“韵律活动”“室内分散游戏”“室内外游戏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其实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有质量的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每天要保证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杨士芳说,幼儿园还会在托育课程中开设“主题周”活动,通过走进大自然的活动来加强家园共育,“托班绝对不是小班的‘小化’‘弱化’,不是去进行超前教育,需要专门系统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杨士芳还特别提到,开设两届托班以来,已经有两名学生在视力预检中发现问题,进行了早干预。“这样才是从‘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发展。”

发展:推进托幼师资队伍建设

自2006年在园区内开办托班以来,吴建玉已经有着相当丰富的托育服务经验,但她仍在期待着更为专业的力量。

“目前托班里的很多教师都是由小中大班教师经过培训转岗而来,但是0~3岁和3~6岁的婴幼儿在身心发展、学习特点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专业的师资,而目前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一直都将重点放在3~6岁阶段。同时,一些托班保育员出于各方面原因对保教中的‘教’不够重视。”吴建玉说,幼儿园办托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兼备0~6岁连贯的、整合的保教知识和技能。

“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不能仅仅是在幼儿园里开设托班,实现场地的一体化这么简单,还需要行政管理、政策制度、托幼课程、托幼师资队伍各方面的一体化。”王磊介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也会开展早期教育方向的课程,例如儿童早期发展、综合保育学、回应性照护、家庭养育支持等课程。

王磊也坦言,这些课程内容还远远不够,从时代发展需求来看,未来“托幼一体化”需要医育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教育学的背景,也要有医学护理学的背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增加与妇幼保健院等机构的多方协作。

目前,在国内,北京等地区部分幼儿园已经试行了三教制、教保双岗轮换制等措施,为培养兼具幼儿教育和卫生保健的复合职业能力的幼儿园教师而作了改革探索。在省内,温州市级实训基地将连续3年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师资培训和机构负责人培训,为全市输送婴幼儿养育照护专业人才。同时,全市18家职业院校开设托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将专业理论学习与托育服务实习相结合,培养“医养教融合”复合型人才。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