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去年11月,临平二中举办了首届甘蔗收获节,为什么会想到举办这样一场活动?
答:秋末,甘蔗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希望全体师生能够共同品尝劳动果实,感受“甘蔗精神”,所以举办了这场活动。
临平具有悠久的甘蔗种植历史,也有着适宜甘蔗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临平二中的原址就是一片甘蔗种植基地。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充分挖掘甘蔗资源,致力于打造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蔗里遇见你”校本“五育”特色育人品牌。
在甘蔗收获节仪式上,我们聘请了社区书记作为“蔗里遇见你”课程的辅导员,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们邀请学生带上工具,收获甘蔗,品尝甘蔗,并且还把一整根甘蔗奖励给获得“乐于奉献奖”的学生。学生们还特意把甘蔗分享给教师和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表达他们的谢意。通过这个活动,他们不仅品尝到了甘蔗的甘甜,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奉献的美好。
问:学校有一本很有历史的校刊《甘蔗林》,学生们非常喜欢,请您介绍一下。
答:2002年,在赵亚萍、翁海鹰、史伟达和史晋琳等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第一本校刊《甘蔗林》发刊。20多年来,《甘蔗林》共发表师生各类作品600余篇,有效展现了师生风采,丰富了校园文化,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很多学生是从这本刊物开始与文学为伴,获得文学的滋养,还有一些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可以说,《甘蔗林》凝聚了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甘蔗精神”,在这20多年的风雨里,激励着临平二中师生不断拼搏进取。
去年10月17日,学校隆重举行校刊《甘蔗林》20周年刊发布仪式,还特别邀请了校龄30年、最熟知学校历史的教师翁连忠致辞,希望以这种方式让甘蔗林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未来,这本校刊将继续立足学校实际,用新颖的视角展现学校风貌和师生风采,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书香校园增添新魅力。
问:在打造“蔗里遇见你”育人品牌的过程中,有哪些活动让您印象比较深刻?
答:学校根据“五育”融合的理念,探索发掘甘蔗相关文化,设计了“蔗里遇见你”校本实践课程体系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印象很深的是我校教师结合本地甘蔗种植史布置的“蔗里遇见你”寒假活动作业,让学生们领略了甘蔗的“前世今生”。
活动作业以甘蔗种植、制糖、渣用为顺序,分为“甘蔗之生”“蔗汁之甜”“蔗渣之用”三部分。学生们在种植活动中了解了甘蔗的生长习性,在动手制作红糖的过程中探索古法制糖的奥秘,在制作环保元宵灯罩的过程中领略了古法造纸技术。这项寒假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宣传了环保理念,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我校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为目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课堂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各种拓展课程,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校也关注到特殊学生个体,采用党员结对等形式帮助特殊学生更快适应学习生活。
问:临平二中的办学理念是“以心育心”,学校的教师团队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答:学校坚持“以心育心”的办学理念,着眼于育人环境的打造和德育模式的创新。全体教师以培养“五心”好少年为育人目标,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以形成适应社会和学生需要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培养和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学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梳理,深化了对办学理念内涵的思考:教师以“初心、匠心、潜心”育人,培育“五心”好少年。教师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所以必须秉持初心;教育也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所以必须坚守匠心;教育又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所以必须潜心研究,团队共同培育“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学生,助力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