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静远
无人机起飞登陆“火星”,智能车进入模拟新能源场地运行,机器人和着匈牙利舞曲摆动手臂开始跳舞……如果你在现场,一定会被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的“人工智能世界”吸引,忍不住想上手试试。
“学校从2018年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提出课堂普及教学与社团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并在其中融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校长付永飞说。得益于此,刘英小学成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和省教育机器人教学示范学校。
创新成为课程主旋律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王剑欣喜地发现,近年来,学校的创新成果变多了,国家级比赛获奖学生有6人次,省级比赛获奖学生已逾50人次。“原先学生想在人工智能上有所突破,但不知从何入手,学校就依托社团,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元素。”
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刘英曾于抗日战争期间在该校所在地从事革命工作,留下了肩挑银圆的廉政故事,为弘扬革命精神,学校以此命名。因此,在机器人社团课上,王剑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融入红色文化,利用编程制作出刘英肩挑银圆的作品。
机器人社团在每周三开课,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各种创意机器人的设计和制作,开启人工智能探究之旅。六年级学生魏子皓表示,社团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非常吸引人。在新能源发达的今天,他和小伙伴一起,让一辆TAI智能车开进了模拟工地。该工地由于存在辐射元素,人员不宜进入,智能车可以进场完成一些困难工作。
机器人社团还实行了分层教学。付永飞介绍,初级课程主要面向低段学生,激发他们对机器人的兴趣;中级课程是学习机器人的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能力;高级课程则主要培养创新意识。“教师们从社团中选拔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并进行重点培养,使之成为‘科技新苗’。”
目前,刘英小学开设了Scratch编程、虚拟机器人、人工智能等5门社团课。与此同时,在课后托管服务中,学校又开设了Paper机器人、MakeX机器人、能力风暴机器人、TAI智能车无人驾驶等4门课程,极大地丰富了“X”课程。
走进生活的人工智能
束雨泽是该校六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接触人工智能。在提倡垃圾分类的当下,他发明了一款智能垃圾桶。“我在这款智能垃圾桶上安装了摄像头,它会自动识别垃圾袋颜色,当垃圾没有‘对号入座’时,桶盖不予打开,而且还会温馨提醒应投入到哪个相应的垃圾桶。”说起这款垃圾桶,束雨泽很是自豪。
“在学校举行的蓝色幻想童玩节、‘我是小小发明家’等各类活动中,涌现出很多学生的创意作品,这款智能垃圾桶就是其中之一。”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方秀华说,在普及人工智能教学中,学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年级学生周梓晨是人工智能的“发烧友”,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家利用乐高搭建各种创意作品,父母也很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周梓晨正在构思设计一款远程监控摄像头,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帮助消防员定位到具体房间,停在火灾大楼旁的消防车可以安装机械手臂,帮助移开压在被困者身上的重物,方便救援。
“日常教学中,我们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也引导他们紧贴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不同理念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方秀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