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 颖
双手紧握无人机遥控器,小声念叨着操控要诀,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初一学生曾丹丹虽然之前见过无人机,但这是她第一次动手组装并操控无人机。“这样的飞行体验太奇妙了。”她说。3月3日下午,云龙镇中学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堂无人机课。
这堂无人机课是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无人机专业负责人崔海龙带领团队进行的,一天前他还给鄞州区云龙镇甲南小学四年级学生上过一堂无人机操控体验课。去年11月,在宁波市教育局的部署下,在宁波市劳动教育指导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地域相近的鄞州职教中心、鄞州区云龙镇教育辅导研究室、云龙镇中学、鄞州区王笙舲小学教育集团、甲南小学组建了宁波第一个劳动教育共同体——鄞州区云龙劳动教育共同体,共同探索职业启蒙教育,构建小学、初中、职高“学段衔接”的职业启蒙课程体系。“青少年无人机创客”正是共同体职业启蒙教育的第一个项目。
宁波市教育局体艺劳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农业生产劳动是与经济产业、行业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性劳动”,也是义务教育段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宁波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的劳动教育,大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劳动、生活劳动、非遗制作等传统劳动方面。“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职高的设施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校企资源优势,共建义务教育段劳动教育新体系,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职业天赋挖掘评价、职业生涯启蒙规划、劳动技能培育深化’的功能。”该负责人说。
云龙镇中学副校长姚定达介绍,在以传统工艺制作为主的劳动教育课程基础上,学校正在开发生产型劳动教育课程,但苦于缺师资、少设备,课程开发进展缓慢,云龙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成立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共同体成立后,根据小学、初中提出来的需求清单,鄞州职教中心第一时间梳理了校内资源,第一批推出了数字经济产业的“青少年无人机创客”、智能制造产业的3D打印等7个义务教育段劳动教育技能项目,重点面向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
同一门劳动课程,同时面向中小学生,既要兼顾普适性与特长性,又要兼有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因此云龙劳动教育共同体采用“三级课程体系、三轮培育机制”。每项技能的第一级课程为普适性课程,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体验感受;通过第一轮评价筛选出适合该技能项目的部分学生,可以进行第二级课程的学习训练;通过第二轮评价筛选出对该技能项目有特长的部分学生,可以进行第三级课程的学习训练。“每名学生可以体验多个劳动教育技能项目,从中找到真正喜爱的劳动技能进一步开展专业化、技能化学习。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素质评价和数字画像,从而发现、培养一批劳动技能‘特长生’。”云龙镇教辅室主任何立民说。
“在设计无人机课程时,针对中小学生各有侧重点,小学生更侧重于激发学习兴趣,以无人机组装和操控驾驶为主,中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强调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中加入了无人机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设备上,我们会选择容易操控,兼具安全性和性价比的飞行器。”崔海龙说。云龙镇中学初一学生夏羽可本就喜欢驾驶无人机,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无人机可以运用到军事、农业等多个领域,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课后,在课程体验自我评价表上,夏羽可写下了今后愿意参加后阶段无人机课程学习,从事无人机工作的意愿。
当天的无人机体验课上,还有4名学生助教的身影。学生助教不仅负责给学生进行飞行演示、指导,还要负责录制教学视频。录制的教学视频将供云龙劳动教育共同体的劳动课教师学习使用。“职高教师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为实现课程的可持续性,学校劳动课教师的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甲南小学校长罗静伟说,经过几轮培训,该校劳动课教师已基本具备了独立进行无人机课程教学的能力。
我们的劳动课“秘籍”
Q:记者
A:云龙镇中心初级中学副校长 姚定达
Q:劳动教育共同体建立后,中小学和职高该怎样开展合作?
A:从角色分工上来讲,职高是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核心,为中小学提供实训场地、师资培育、课程开发、方向引导等;中小学要做好对接,积极参与劳动技能项目筛选、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各个环节,将小学、初中、职高连成一条线,才能构建起全面而完整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Q:进行义务教育段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A:让义务教育段学生提前进入“职场”很有必要,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往往很模糊。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职业体验机会,挖掘学生的职业天赋,帮助学生发现真正喜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