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任务群承载了单元课程内容创设、课文体系架构、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等若干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借助单元学习任务群创设真实情境,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 傅超楠
单元学习任务群承载了单元课程内容创设、课文体系架构、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等若干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组织上,教师往往可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并设置核心任务;实施时,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强调参与、体验和经历。
一、解读单元教材,厘清学生发展需求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革命文化类课文40余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革命文化主题单元。
这一单元导读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刻揭示了革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阅读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教材纵向逻辑链发现,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概括一段话”、四年级上册“按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同时也为四年级下册“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把握内容要点”、六年级上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些语文要素的落实打基础。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信”,旨在通过学习,明确写信格式、要求并产生写信的兴趣,在体验中感受信件作为一种沟通交流方式的意义。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长点
这一单元离学生生活较远,不少内容需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后才能深度了解。根据这一情况,笔者结合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教材内容,给这一主题单元设计了学习情境——“追寻爱国者的脚步”。核心任务是“写一封信给爱国者,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学生化身为家国情怀宣讲员,了解人物的爱国故事,宣讲爱国精神,最后将自己的感触写成一封信,寄给一位爱国者。通过核心任务,学生掌握不同的表达方法,在活动中点燃爱国热情。
围绕情境主题和核心任务,教学中可分阶段设计以下四个进阶情境任务:
任务一:认识沙场征战的爱国英雄(第21课《古诗三首》、语文园地《别董大》)
任务内容为:学生借助注释、补充资料读懂古诗,理解诗意,体会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第一步:初读古诗,识“谁人是英雄”。在此环节,请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说说自己找到的英雄。第二步:自主交流,辩英雄事迹。此环节通过“你们从哪里看出这些人是英雄?”入手,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诗歌中的英雄事迹,进一步了解英雄。第三步:拓展想象,向英雄表情。理解诗句意思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关注重点诗句进行画面的拓展想象。
任务二:走近心怀壮志的功勋人物(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任务内容为: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周恩来读书立志的爱国情怀。这一任务是全面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关键环节。
第一步:理文脉,感“振兴中华”之源。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梳理完课文主要的三件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事件的主要人物,然后学生尝试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教师结合作业本启发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串说。第二步:借资料,悟“振兴中华”之志。学生学习周恩来立志原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第三件事的内容、周恩来去日本留学前留下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内容,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理解。第三步:思意义,抒“振兴中华”之情。学生阅读作业本上提供的两则链接资料,谈一谈周恩来少年立志带给自己的启示。
任务三:了解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第23课《梅兰芳蓄须》、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
任务内容为:学生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巩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中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延安精神的代代传承。
第一步:提炼为策,感铮铮铁骨。学生自主学习《梅兰芳蓄须》,继续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在前一课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进行学习训练。第二步:追寻为索,颂延安精神。有关延安精神的内容跟学生有一定距离,学习前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帮助理解。第三步:拓展了解,赞不朽品质。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拓展认识一群爱国者,感受他们身上的高尚品质。
任务四:致敬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习作)
通过完成前三个任务,学生满怀家国情怀,对这群爱国者充满了敬佩。在这样的情感高潮烘托下,我们进行最后一个任务:选择一位爱国者,写一封信给他,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第一步:于历史长河中择一人。学生开始思考写信的对象,这个人可以是本单元中认识的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课外阅读中曾读到过的心中装着国家且为之奉献的人。第二步:以满腔热情抒真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逐渐明晰自己信里的内容,可以向爱国者表示敬意,可以说说自己的近况和成长中的困惑,也可以抒发自己的爱国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