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

例谈数学知识过程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学会知识迁移。

□义乌市佛堂镇第二小学 丁建兰

数学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过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有些知识教师不用教授只需引导,学生就能迁移学习。教师如果能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确引导,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点做起。

一、把握数学课堂的听说过程

《比的应用》是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比的认识》中的一节课。课中有一个任务,即让学生针对两个班的不同学生数量进行橘子数量分配。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列表法、绘图法、列式计算法、解方程法四种解题方法,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并说出思考过程,最后让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对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之后,教师还会提出其他解题方法,同时告知最佳解题方法及原因,让他们真正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在生活中遇到分配问题时可以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二、抓住独立练习的答题过程

学完《圆的面积》这节练习课后,很多学生都会算圆的面积和周长了,但他们是否会灵活运用公式解答一些变式题目?对这一问题,很多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认为部分学生会做了,单元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然而,笔者认为学生会做与真正掌握之间是有很大距离的,而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学生是否熟练掌握公式。因此,学生在进行独立练习时,笔者要求他们必须有答题过程,把每一步运用的公式都写在作业本上。这样教师在批改时就能显而易见地发现学生哪一步出错了,既方便教师批改,又方便学生订正。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强化订正习题的思考过程

学生做错题,说明他对部分知识点还未掌握。是不是在作业本上订正了就算掌握了?当然不是。

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在纠错本上抄出自己的错题,然后再订正,过一两周后让他们重新订正,且每一步的思考过程都要写清楚。如果学生做对了,思考过程也能写出来,这说明他们已经真正掌握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了。学生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教师一目了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剖析作业反馈的交流过程

很多教师以为授完课,学生完成作业,当天任务就结束了,殊不知能在当天完全消化新学知识点的仅是少数优秀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鉴于此,笔者提议在班级里建立作业反馈一对一小组,每组各安排一名当天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小组内,先让在作业中做错题的学生说出做错的原因,然后让优秀学生讲解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最后做错的学生要把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写在错题边上。等订正完毕,优秀学生还要出题让做错的学生巩固练习。长此以往,学生每天都在进步,还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五、引导新旧知识转化的理解过程

在《圆柱的体积》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记住圆柱体积公式是很简单的,但要让他们知道这一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与以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却是个难点。因此,教师要搭建新旧知识转化过程的桥梁。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回忆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采用的方法,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圆柱和哪些立体图形比较像,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学生通过猜想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可能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并进行验证,由此明白了新知识圆柱体积和旧知识长方体体积之间的转化过程。

六、启发掌握知识的整理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腾伯格说过,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而引导学生的思维不仅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路,启发思维,还要让学生体验、探索、整理知识全过程。一个单元的新知识学完,让学生先来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以自己的方式整理,可以画一画知识树、圈一圈知识图等,这要比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容易记得多。这一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整理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