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省教育厅组织各地各校开展了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工作,共评选出27个典型案例。本报即日起推出《用好“指挥棒”,答好“关键题”》栏目,遴选报道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汪 恒
一入学,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殷沁雅就赶上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落地。听劳模讲座、参评最美寝室,再到参加疫情防控、支教,成为全国青年运动会志愿者……如今,已经大四的殷沁雅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爱劳动的大学女生”。
2019年5月,杭师大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出台《本科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构建相应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加强内容导向,优化评价路径,努力让劳动教育深度融入学生培养过程,一个个像殷沁雅这样的大学生在校园里成长起来。
明确目标要求,教育贯全程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在高校是被边缘化的,甚至可有可无。”杭师大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曹永勇认为,要打破惯性思维、扭转形势,必须从“扶正”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开始。
根据《方案》,杭师大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也被放入综合素质档案。创新实践(Ⅱ类)学分中设有劳动教育的2学分,学生须修完方可毕业。劳动教育不合格的学生可在毕业前重修。
杭师大将劳动教育具体落实到劳动观念教育、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技能课程3类项目当中。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每学期要完成至少8个学时的劳动教育。
其中,劳动观念教育包括主题理论教育、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要求每学期不少于2个学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劳动教育的起点,旨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曹永勇表示。
后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岑建旭介绍,在食堂“2元盖浇饭”窗口参加打饭工作,去校内体育馆做场馆清洁,冬季在校园里刷漆护木……像这样的集体性劳动和服务,都可以归类到劳动实践活动中。根据设计,学生每学期需要参加不少于6个学时的劳动实践活动,单次活动最多按2个学时计算。
“创业学”“公共空间设计”“新工科劳动教育”……在杭师大,专业教师们结合各自专长,开出多门劳动教育选修课。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需要选修不少于32个学时的劳动技能课程。教务处教学建设与研究科科长李桂琴介绍,目前学校正在建设一门劳动教育在线通识课程,侧重理论教学,设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精神、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6个主题。
曹永勇认为,劳动教育仅凭单一部门的力量难以做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和二级学院互相配合,相关人员齐心协力的协同机制。由于疫情,校内劳动教育项目的拓展成了最近几年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的重要途径。不少二级学院都根据专业特点和校内的职能部门结对。后勤服务中心也成了学生校内劳动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各年级或班级的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则是重要的联结角色,他们不仅要制订劳动教育计划、规划劳动任务,还要具体负责活动的统筹。
重视劳动过程,多元主体评价
从申请劳动实践立项,到申请班费、购买饺子皮和肉馅,排好教室桌椅,再到学习技法……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系2班的学生们完成了一次班级劳动实践活动。学生陈乐怡把活动的过程记录在学生劳动教育登记表上,经过活动组织者、院学工办、院党委副书记逐一审核,就成功提交了一次2个学时的劳动实践活动记录。
劳动教育“怎么评”更恰当?在杭师大教师们眼中,劳动教育评价应是一种重视劳动教育过程的改进性评价。学生在每次劳动教育结束后撰写提交个人总结,留下“痕迹”,并由此建立动态的劳动教育评价模型和成长档案。“坚持做记录和存档,也方便回过头来,观察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的变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杨鹏飞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校方引入了多元化评价主体,发挥班级、班主任和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的作用。
外国语学院英语经颐亨实验班2021级学生王哲兮今年5月在听了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杭师大教授殷企平的“劳模进课堂”讲座后写下心得,组织讲座的教师通过登记表给王哲兮点了赞:“该生明白了从事教育、科研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也树立了尊重劳动成果的意识。”
如何增强劳动教育评价的针对性?校方将劳动精神与观念、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作为主要的一级指标,由二级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具体的二级指标。
“劳动教育评价时,要尽可能避免单向度、平面化的结果评价。”曹永勇表示。例如,外国语学院的劳动实践活动多采取申报制,院方会引导学生从劳动目标是否实现、活动设计是否新颖、工具使用是否得当、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劳动成果是否展现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反思。
“劳动教育的学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满的,需要学生真正把时间投入到这上面来。”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娄丹华认为。据了解,接下来杭师大将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建构一套大学生劳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推出劳动教育评价平台和数字化模型,让学生的劳动表现获得更立体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