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

进一步发挥教育的战略性支撑作用


□朱建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一个整体部分专门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时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科技、人才这三者的关系中,教育处于最基础性的位置,也最具有先导性的作用。科技的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通过富于创新的教育来加以培养。因此,优先发展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逻辑起点,而教育的改革创新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导性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以高度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积极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

教育的改革创新,教师是根本。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我们必须大兴尊师重教之风,让千万教师以厚重的职业自信心和充盈的职业幸福感,潜心教育,与时俱进,轻装前行,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奉献,不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而是一种认清前行方向的“抬头乐干”;不再是“亦步亦趋”的被动执行,而是富于见地的主动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过:“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今天我们还可以这么认为,唯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方能培养出善于创新的学生。

教育的改革创新,科研是先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强化科研兴教的意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当今时代的时空交集点上,我们才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理性觉悟和自主意识,把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摆到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以克服盲目非理性的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应当觉悟,惟独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建设适合国情的教育。”当然,这样的研究,必须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极具教育改进行动力的,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而不是满足于在文字概念上做功夫的花拳绣腿,更不是为了评优获奖的沽名钓誉。

教育的改革创新,评价是关键。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盘和指挥棒。唯有有利于推动教育大胆改革和实践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评价,才能够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其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督导作用。就基础教育而言,如何推动学校教育真正把学生的学业负担减下来,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上去,是教育评价不可推卸的重大攻坚项目。其中,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而言,考试命题改革或是当下教育评价改革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十分重要的关节点。只有将知识复现、“背多分”式的命题改革成能培植学生生活力、学习力,激活学生思维力与创造力的命题,方能够倒逼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全方位改革,以培养出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来。

党的二十大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擘画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当乘势而上,以强有力的教育改革创新,积极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增强助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