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3版:浙十年·我们的新成长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

章振乐: 把情怀扎根于土壤中 在劳动中汲取力量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在办学之初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然而,小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仍很严重。家庭教育对孩子过度“富养”,导致劳动教育缺失。学生脚踩大地,却无法亲近自然、亲近土地。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对下一代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在2009年,我提出了“新劳动教育”理念,赋予劳动新的教育意义。它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把学校的课程、文化、活动整合在一起,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养心,与德智体美相容共生、互相促进。

经过多方奔走、反复沟通,开学不到半年,从附近村里租来的十几亩土地就变成学生们的“开心农场”。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学养殖,劳动贯穿富春七小每个学生的6年时光。

我深信劳动出真知,劳动长本领。劳动既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成长的载体,还是人健康的基础。我和教师们一起开垦荒地、建设农场、创编课程,带头上“油菜花开金灿灿”课程。

为了让劳动教育落细落实,我们编制了“劳动清单”,根据学生发展现状和年龄特点,分别列出小学生6年需完成的100多项劳动内容。我们的劳动课程经历了3次升级,在10个省级课题引领下,开发了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我始终认为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农村、企业的广阔天地是学生的课堂,农民和工人同样是学生的老师。

为了唤醒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我把劳动教育从学校带到社会上,带到田野中,让学生向着阳光,迎着风雨,自由生长,在大自然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怀。

2019年以来,我们推出了“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每年4.4万名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奔向乡村和企业,拿起锄头、针线和扳手,向农民、民间工匠艺人和车间技术员学习劳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通过这项活动,累计有20多万名学生在劳动基地参加劳动,获得成长。

我们还尝试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劳动教育,从劳动综合育人的角度,开发具有乡村特色、体现传统工匠精神的劳动实践活动。2020—2021学年,“新劳动教育”乡村实践体验基地共接待学生21万余人,带动经济收入共计5700余万元。

“新劳动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把个人成长与人民需要、民族振兴、时代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志存高远、向阳成长,在劳动中真正把“小我”融入“大我”。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