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足,劳动教育和成长严重脱离日常生活。总体上看,男生参与家务劳动或者帮父母干活的时间少于女生,无论是农村户籍,还是城市户籍,家务劳动时长均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9月12日《北京日报》)
此次调查显示出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男女有别。主要是男生在家里参加的家务劳动少,女生参加的家务劳动多,而且女生会的家务劳动种类多,而男生除了会扫地、叠被子之外,似乎就不会什么了。其二,城乡差异。农村的孩子会的家务劳动多些,城市的孩子会的家务劳动少些,有些城市里的孩子在家“不参加家务劳动”。其三,家校差距。孩子们在学校都愿意听老师的话,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而到了家里却变成了“小懒虫”,啥都不想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劳动课已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这不仅显示出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更说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劳动教育不可或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换言之,对于一个人来说,必须要“会劳动”,这也是生存的能力之一。我们再也不能培养“温室里的花朵”了。当劳动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及时跟进,目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始了相关的课程,也积极筹措、安排专门的师资,但“学校重视,家庭轻视”的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让他们热爱劳动绝不仅仅是学校的“分内事”,也应该是所有家庭的“分内事”。对于家长而言,需要督促孩子积极参与劳动。平时孩子在家,不应该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做作业,必须让孩子参加家庭劳动。在让孩子参与家务事的同时,还应告别“重女轻男”现象。比如,不少家长认为,家务劳动不适合男孩,只适合女孩。比如,有的父母从来不让男孩参与洗菜、炒菜、煮面条、洗碗、洗衣服等“精细的家务活”,其实,这都是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总觉得男孩可以少做家务活。殊不知这一传统思想已不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需要会干家务、干好家务。
劳动是漫漫人生之旅上的必备生存技能,不可不学。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不仅要在学校里开足开好相关课程,还需要把家庭变成“实践园地”,让孩子们通过参加家务劳动,掌握生活技能,感知劳动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