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3月4日 星期

了解学习科学研究成果 提高教学工作自觉性


编者按:

“双减”需要的是科学减负,科学减负离不开学习的科学。在倡导循证式学校改进的今天,教师聚焦学习的科学,实施科学的教学。这是建设高质量课堂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进行了无数教育科学实验,其结论可以给广大教师以启发。而教师如何学习和借鉴教育科学实验的研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受关注。本期研讨——

教师最关注的十项教育科学实验结论

教学实验研究帮助一线教师厘清理论,给教学带来启示,因此极受教师关注。由英国心理学专家所著,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盛群力审校的《学习的科学:每位教师都应知道的77项教育研究成果》(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出版,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欢迎。书中汇集77项关于“学习的科学”重要教育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转换为课堂中的实用建议,是学习科学与课堂实践完美结合的经典范例。本报以这本书为例,约请阅读过书的部分教师,从中挑选了10个实验过程和结论,与广大读者探讨、分享。

一、什么样的课堂笔记更有益?

【实验过程和结论】研究表明:记笔记的学生在课后的解题测试中成绩要好12%,不记笔记的学生在要求回忆事实、统计数据和引用的问题上略胜一筹;与课堂上只做记录的学生相比,做总结笔记的学生在解题测试上要好10%~15%,在回忆事实上要好13%~17%;做总结笔记对所有学生都有好处。相关研究表明记太多笔记会分散注意力,而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可以增加人与笔记内容的情感联系,也就更可能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对教学的启示】一是适当记笔记。笔记的作用是摘录关键信息,而不是做记录,更不是抄课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二是巧利用笔记。笔记本作为一个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上的某些任务单搬移至笔记本上,纸质留痕、查阅批改、正向激励,构建良好的笔记闭环。三是记总结笔记。往后的笔记方向可以从单元预习或者单元总结着手,尝试绘制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让更多的学生从笔记中获益。

二、夸学生真聪明“有毒”吗?

【实验过程和结论】当学生做得很好或成绩优异时,教师或者家长会表扬说“你真聪明”,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样的表扬对学生的成长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研究人员发现,因天生的能力或智力受到表扬的学生更有可能放弃困难的任务,也不喜欢困难的任务,还会谎报自己的成绩。如61%以聪明著称的学生会在游戏中作弊,而对照组只有41%的学生作弊。如果因为过程、策略和努力得到表扬,学生则更有可能拥有成长心态,乐于接受挑战,能够制订改进的策略。

【对教学的启示】这一研究成果对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夸奖的“打开方式”不对,反而可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负担。应当教育孩子把挫折视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形成良好的成长心态。还要加大对孩子的努力和学习过程的激励,给孩子下一次可以效仿的行为模板,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如何改善学生的拖延症?

【实验过程和结论】拖延症困扰着许多学生,研究发现,有7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拖延者,其中近50%的学生表示经常拖延。研究者提出“计划谬误”这一概念:人们可能会拖延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往往不善于预测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并且通常会低估它。研究者提出一系列课堂任务和活动,请学生预估完成这些任务和活动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超过70%的学生没有在自己的预期时间内完成任务;设定截止日期更有可能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由教师设定截止日期,并且在学期内平均分配任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教学的启示】一是确立明确目标。合理、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拒绝干扰。目标不能定得太大。目标过大,一定会导致拖延,因为根本就无从做起。

二是设置截止时间。设置截止日期能够帮助学生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整体成绩。注意,截止日期设定的周期要短。比如,一周背诵一首古诗,每周五进行检查;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及时检测掌握情况等。

三是进行任务分解。教师可以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把困难的任务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任务,提升学生成就感,增加学生执行力。比如把一周看一本课外书的任务分解为每天看50页;把一个学期积累300个单词的任务分解为每天背诵5个单词等。

四、听音乐有助于学习吗?

【实验过程和结论】很多学生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听最喜欢的歌曲有助于学习。真的吗?研究发现:当尝试学习新东西的同时听音乐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它们只会占用大脑的处理空间,会与你正在努力学习的材料相冲突,在记忆中制造瓶颈。在安静环境下学习的学生比那些听音乐学习的学生表现要好60%以上,因为这样的环境不容易令人分心。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呢?一是出于习惯,学生习惯性地学习时就听音乐,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二是听音乐有助于学生改善情绪,学生混淆了改善情绪与促进学习的方法;三是当学生感觉无聊时也会爱听音乐。

【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安静环境下专注学习的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平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调整情绪,告知改善情绪有效的方式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压力释放。

五、如何增强学生心理弹性,促进精神的成长?

【实验过程和结论】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或是失败,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心理弹性强的人具备以下3个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判断力,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制订目标上,根据目标去适应新的环境;二是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三是拥有良好的社交网络。研究还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由个人培育,也可以由所处的环境去促进。环境需要提供恰当的挑战和支持。只有太多的挑战没有支持会导致过度压力和倦怠,只有太多的支持而没有足够的挑战则会导致自满和无聊。挑战和挫折不总是坏事,经历失败会让经历者产生更多的同理心、动机和决心。

【对教学的启示】教师的策略:一是重构失败的内涵,帮助学生认识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建立成长心态;二是了解学生遇到挫折或是失败的原因,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步骤方法,提供可行的策略;三是平时在班级中多关注学生,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敢于向教师倾诉;四是帮助学生悦纳自我,设定自我的目标,将重点放在自我的发展,而非和他人比较上;五是与家长多角度沟通,引导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六、大声朗读真的能让人更容易记住所读的内容?

【实验过程和结论】研究呈现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组单词的结果,并表明大声朗读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效率差距最大的是大声朗读和默读,前者比后者成绩要好12%。大声朗读并非只有大声读,它是通过3个过程的结合来完成学习的:主动进行(在朗读时不是被动的)、视觉处理元素(看到单词)与自我参照(“我说了”)。当学生通过组合多种感官学习信息时,多管齐下的方法在大脑中建立了一系列的联系,确保学习内容更有可能储存到长时记忆中。

【对教学的启示】大声朗读要坚持,善于坚持者效果更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在齐读时,班级里偶有浑水摸鱼者,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变声也存在羞于大声朗读的现象。作为教育者,要在语言鼓励、大声朗读的时长和形式等方面做文章,帮助学生大声朗读。

七、如何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

【实验过程和结论】研究者对作业频率、持续时间及学生是否独立完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布置常规作业比偶尔布置作业成效显著;每天花90~110分钟做作业的学生得分最高,但其实超过1小时外花费的学习时间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独自完成作业的学生成绩更好。而相关的研究也发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决定于教师布置的频率和题目的质量。

【对教学的启示】对小学生来说,家庭作业的布置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一是作业总量要适当。每天布置家庭作业定时定量,建立常规性和系统性,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自己的作业系统,从而促进他们自主作业习惯的养成。二是作业安排要合理,要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养成。三是作业类型要多样。例如,在作业中采用“1+X”的方式,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等交叉、分层进行,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作业的习惯,提高学习内驱力。

八、图片和文字,哪种方式更能促进学习?

【实验过程和结论】结果显示同时使用图片和文字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方面。研究印证了用视觉和语言两种方式同时对材料进行编码,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可将信息整合到长时记忆中,以更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要注重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在设计课件、板书及各类学习资料时不仅要同时涉及文字和图片,更要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文本描述和视觉图形一致,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如何写下文字来描述视觉图形,或者运用图形获取文本核心信息。例如: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用文字表述线段图的含义等。

九、教师如何提供更好的课堂反馈?

【实验过程和结论】为了使反馈更有效,反馈必须回答3个问题:反馈什么,如何反馈,反馈后下一步做什么?研究发现,关于标签化的个人反馈是最无效的。当学生对学习任务有错误理解时给予正确的信息反馈是有效的。为学生提供如何完成任务的信息,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学习是对流程的有效反馈。在初学者监控自己的表现、调整行动和策略时,关于自我的反馈会更有效。

调查发现,38%的反馈干预弊大于利,三分之二的学生喜欢被悄悄地表扬,甚至10%的学生不喜欢被反馈。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人想要得到反馈。要注意的是,反馈的质量比数量更有用。反馈的质量包括反馈的性质、反馈的时机及学生如何接受反馈。因此,不能简单地提供更多的反馈,要考虑反馈的质量。

【对教学的启示】我们的课堂中普遍存在“量大质差”的无效反馈,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浪费精力。反馈是把双刃剑,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教师要遵循以下几点。第一,精准反馈。反馈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准,要去标签化和能力化,精准反馈其任务过程。第二,因材施馈。正如千人千面,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以他们对反馈的喜好给予“私人定制”式的反馈。第三,择时给馈。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场合给予反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反馈效果更好。

十、学生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吗?

【实验过程和结论】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成绩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例如:学生越喜欢一门学科,越会为自己的学习感到自豪,分数就越高。同样,学生越成功就越感到自豪和快乐。而学生经历的负面情绪越多,成绩就越差。学生感到焦虑和负面情绪的程度是最能预测负面成绩的因素。持续的失败增强了负面情绪。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数学这一学科上,即使成绩相似,通常女孩子比男孩子更不喜欢数学。这种差异,并非生理差异,而是男孩和女孩接受的表扬类型不同,对失败原因的归因不同。

【对教学的启示】教学中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是帮助学生管理和培养情绪,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以使其体验到更好的情绪。两者缺一不可,必须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质量。教育者、管理者和家长都应该考虑增加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尽量减少其负面情绪,多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此篇文字来自杭州凯旋教育集团教师伍欢、颜莎、宋师慧、娄琴玉、章森梅、夏若文、马小红、邵欢欢、言劼、周圣龙、陈杏)

●点评

不学习,无教育。努力创造条件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我们倡导教师阅读学习科学研究的新书籍,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和结论,理解其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班级和课堂中,提高教学自觉性。教师们举行读书分享交流会,采用观点报告、对话呈现、情景表现、小组研习与碰撞等方式,对《学习的科学》一书中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做到了沉浸式阅读,体验性理解,提炼性写作和拓展性运用,这是一种建构、深度与交互的学习。

(浙江大学教授 盛群力)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