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
再遇疫情,“浙”里的教育人防疫不怠、温暖不停、信念不息——
战“疫”过后,再看春满校园

因个别学生仍在居家健康观察,杭州市安吉路新天地实验学校组建起网上学习小群,以在线微课、直播课等形式,辅导学生学业。(本报通讯员 张 南 摄)
十二月十四日上午,德清县学校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急实战演练现场会在德清县求是高级中学举行。
(本报通讯员 蔡 俊 摄)
东阳市江北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在爱心卡片上书写祝福,为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助力。(本报通讯员 黄 强 摄)

□本报记者 舒玲玲 金 澜 邵焕荣

杭州市萧山区闻堰小学行政干部和班主任每天清晨4:30就会收到“大数据人脸识别测温验码系统”推送的最新健康码信息;宁波市教育局第一时间成立镇海抗疫临时党支部,带动镇海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齐心战“疫”;绍兴市在半小时内集结70辆公交车,将上万名因疫情滞留的上虞师生安全送回家……

自12月6日宁波市镇海区,12月7日绍兴市上虞区和杭州市萧山区分别通报出现首例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以来,三地迅速进入“抗疫模式”。全省各地教育系统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快速响应、积极行动,要求处于疫情管控范围的学校暂停线下授课,其他地区学校从严从紧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努力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阻击战。

疫情突袭“浙”三地

总有一些应对让我们处变不惊

12月14日,经过八天七晚的隔离,当初排着队拉起“小火车”前往“城堡”的萧山区江南幼儿园梦想家分园的100多个孩子终于解除隔离。“当时排队上车的场景有多让人破防,如今飞奔着扑向爸爸怀抱的小女孩的笑声就有多让人沉醉。”网友纷纷点赞的背后,是萧山区教育局对待疫情防控的“严中有爱”。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孩子们的隔离生活增加乐趣,该区教育局每天配送暖心加餐,还送去了图书、画笔、积木等,让孩子们在隔离的日子里也能堆积木、画画、读绘本,信守了“无论在哪儿,我们都愿为孩子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堡”的诺言。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此轮疫情的“风暴眼”,上虞区的抗疫动态时刻牵动着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上虞区教育体育局第一时间宣布全面停课,并发布《关于防疫期间做好学生身心健康工作的通知》,指导各中小学校做好促进学生居家、停课留校期间健康生活与学习的工作。绍兴其他县(市、区)也针对上虞籍及疫情发生前一周有上虞旅居史的师生开展了精准排摸,按规定对有需要的师生实施健康管理和定点隔离。

镇海突发疫情,宁波随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全域开展溯源摸排、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工作。相比全面停课的“疫中”镇海,鄞州、海曙、北仑等周边地区的情况显然更为复杂。“有的是部分学生居家隔离了,还有的则是部分老师居家管控了,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让他感动的是,不少教师挺身而出,主动填补部分学校教学工作的临时缺口。

“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星空,是静止的,还是变化的?”12月10日下午,鄞州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陈国军给宁波市曙光中学2421班学生上了一堂“星空世界”课。为解决因疫情带来的教师临时性缺口问题,鄞州区教育局组织全区23名教研员、师训员,分组分批深入有需要的学校补岗授课。海曙区教育局不仅组建了一支以党员教师为主的“海教突击队”,还鼓励引导区内各直属单位及兄弟学校的教师相互调剂支援,共集结了40余位教师参与区内20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更多的校园大规模核酸检测演练、校园防疫消杀消毒和围绕防疫展开的生命教育等也在全省各地各校陆续展开。为回应广大考生关切,我省针对近期举行的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大学外语等级考试等按“一考一方案”实施分类研判和组考。如对封闭区内的考生,教育部门将送卷上门,由防疫部门安排人员监考;对居家健康观察的考生就近安排专门考场,“点对点”接送考生到指定考点。此外,为尽可能地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我省多所高校还调整了寒假放假时间。

线上教学“浙”堂课

总有一种温暖让我们不期而遇

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云课堂活动,对《没有遮挡的笑脸》进行二次改编,以音乐的力量共克时艰;12户居住在不同小区的家庭,居家自拍《明天会更好》MV,以视频形式向疫情中的人们传达积极乐观的心态;利用在学校晚托服务中学到的手工技能自制礼物送给“大白”;给抗疫逆行者写一封信……连日来,上虞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完成了一项项特殊的居家作业。该校负责人表示,“我们之所以推出这些特殊作业,就是要将‘五育’与防疫大背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感恩”。

“现在这间教室有49个座位,但只有老师一人。刘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又可以在一起讨论题目。”12月10日,镇海区骆驼中学副校长刘懿钧上了一堂“空荡荡”的物理课,49名学生隔着屏幕与刘懿钧达成云端约定。而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401班的学生们则通过电子黑板,聆听了一堂班主任常先云的“晨会课”。原来,常先云此前刚去过镇海,正在接受居家健康监测,但他仍心系学校,坚持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

在隔离点,镇海蛟川书院的11位教师和44名学生则依靠内线电话维持着日常学习。由于缺少平板设备,隔离中的师生无法开展线上教学。于是,教师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日作业先由小组长和教师进行“线上核对”,再由小组长核对各自组员的作业。“几天操作下来,小组分层批改作业的效率越来越高,学生们也慢慢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隔离班级班主任陈老师欣慰地说。

“这轮网课与以往不同,好多家长还在上班,只有孩子在家学习。”担心独自在家的学生会感到孤独,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特别开出每日一节的“聊天课”,让学生们可以隔着屏幕自由地说说话。从上网课、家中宠物到天宫实验……他们聊学习、聊生活、聊心情,隔屏不隔心,仿佛还置身在那间热闹而温暖的教室。

为更好地帮助师生及家长排解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各地纷纷启动云端心理咨询服务。上城区教育学院组建的“85025885师生心理热线”服务团队,将服务时间从每天3小时延长至12小时,持续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专业安全的支持和服务;上虞区教体局召集全区专兼职心理教师成立了“守绿行动 阳光在线”志愿小队,开通心理热线,及时为全区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教育指导;宁波市阳光心理热线也成为特殊时期的镇海区中小学生心理防疫援助专线,全天24小时开放,持续提供公益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

“孩子们,每天的体育锻炼完成了吗?”为鼓励学生们坚持居家锻炼,镇海区中兴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冯雪敏专门写了《来自体育老师的一封信》。骆驼实验学校分年级制定了课时锻炼计划,要求学生根据每日课表中的体育课与课间休息时间进行递进式练习。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也推出了居家抗疫锻炼操,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提高身体免疫力。

同心抗疫“浙”些天

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足够坚信

疫情就是命令,特别是在防疫形势更为严峻的上虞区,更要与时间赛跑。上虞区章镇镇中学教师黄鹤林第一时间报名加入蓝天救援队,并在德济苑小区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3天只睡了5个小时。崧厦街道中心幼儿园党支部组建了一支防疫志愿者队伍,分赴时华村、三华村等7个村社,协助村委登记信息、引导村民有序排队、指导村民进行手机操作……而在邻县新昌,澄潭中学语文教师石慧红主动推迟婚礼,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婚礼虽然延期了,但爱不会缺席,等疫情结束,再做最美的新娘。”石慧红说。

有人选择冲在抗疫“最前线”,也有人选择守牢防疫“大后方”,充当“临时妈妈”“临时爸爸”,悉心照料被独留在家或被隔离的孩子。镇海蛟川双语小学语文教师陈丽将女儿的同学叶一萱接到自己家,不仅提供生活方面的照顾,还会监督他们的学业。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则为35名需要在寝室隔离的上虞籍学生组成临时班级“21香格里拉云”,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们还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服务队,给他们买牛奶、糕点、水果等,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还有更多的高校师生行动起来,在志愿服务中展现青春力量。浙江中医药大学和附属医院第一批志愿者、医疗队紧急集合,支援杭州、绍兴等地的抗疫,同时还选派了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9名教师支援属地政府开展流调工作;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仅用半小时就集结了4支应急队伍177名医务人员,其中不乏多名援鄂医疗队成员;在地处上虞的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上百名家在杭州的教职工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红彤彤的口罩勒痕、沙哑的声音、破万步的步数排行榜……无不诠释了师生齐心战“疫”的信念。

除了众志成城的力量外,数字赋能也让浙江的疫情防控更精准高效。杭州市三墩小学、十三中教育集团嘉绿苑中学等纷纷启用智能化防疫系统,师生从通道入校时,能够被人脸识别技术快速识别出来并自动记录体温,健康码或体温异常的师生信息会及时反馈到终端或现场预警,真正做到了“测温准、快通行、非接触、减人工”。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则通过大数据赋能,在钉钉平台为学生颁发“防疫小卫士”奖章和“防疫小卫士”证书,并将接种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鼓励学生应接尽接疫苗。

12月14日,杭州市拱墅区部分学校已恢复线下授课。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小学部和杭州市观成武林小学都把防疫作为复学后第一课,一、二年级学习七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等,三至六年级普及防疫知识。疫情期间,日常卫生防护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学习,学生们再次强化了讲卫生防疫情的观念。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