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9月20日 星期

坚持零起点教学 从源头上落实“双减”
浙江遴选11个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先行先试

□本报记者 金 澜

中午12点,吃完午餐的长兴县实验小学龙山校区一年级新生人手一册课外书,陆续走出教室,来到午休室。孩子们坐到自己的小床上,开始20分钟的睡前阅读,为接下来的100分钟午睡做准备。“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一大差别就是午休。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午休不充分、睡姿不正确,影响学习效率和身体发育。”长兴实小党总支书记黄玉平介绍,龙山校区本学期刚启用,有大量的空教室,现在开辟为午休室,也是物尽其用。

开学前夕,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改变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超标教学、超前学习、衔接机制不健全等状况。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幼小衔接不是新名词,2015年省教育厅曾出台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但是收效不明显。“不少家长和幼儿园片面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超前学习,有的幼儿园偷偷地上小学课程,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培机构抢跑,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何春玲说,这样做是一举三失。一来,违背了成长规律,学龄前儿童被强压着做题背诵,提前透支了潜力;二来,开学后小学教师上课成了炒冷饭,孩子提不起劲,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三来,对守规矩的孩子及家庭形成压力,最后全员抢跑,走向恶性竞争,“意见就是对这种现象踩刹车,从起跑线上落实‘双减’”。

为了规范幼小衔接,今年5月,省教育厅已遴选公布11个省级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包括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鄞州区、温州市鹿城区、平湖市、安吉县、绍兴市越城区、金华市婺城区、江山市、舟山市定海区、温岭市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经过4个月的推进,11个地区及学校已经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积极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

2012年,平湖开始幼小衔接教育教学研究,建立了“六个一”机制,即一场专题报告、一次体验活动、一天蹲班学习、一次专题研讨、一门入学课程、一点教学设计。通过走上来和走下去的“园校互动”,幼小衔接从活动化走向常态化。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王爱民说,为了使“园校互动”更高效,每学年市里都会确定一个研究主题,紧扣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做好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

平湖市当湖街道中心幼儿园和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松风校区)仅一条马路之隔。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园校合作更加便利。当湖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沈娟华告诉记者,除了坚持“六个一”,幼儿园举行运动会和文艺汇演还会有意识地租借小学的场地,这样从小班起,儿童就建立了与对面小学的亲近感,有“第二校园”的感觉。此外,幼儿园会逐步缩短大班的午睡时间,以便和小学一年级上课时间衔接。

“小学报名季,我们欢迎家长带上孩子一起来,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小弟弟小妹妹一起参观校园,了解课程设置和班级文化。恐惧源自未知,孩子充分了解后,对上小学这件事就不会那么抵触了。”平师附小校长顾巧英介绍,在幼儿园作出调整的同时,本学期小学将一年级每堂课时间缩短为35分钟,尽量和幼儿园大班的一节课时间靠拢。用平湖市教育局基教科程晓珍的话说,幼儿园和小学双方都要伸出手,大胆往前迈一步,这样衔接才会越来越顺畅。

安吉县在今年8月正式将幼小衔接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各校对幼小衔接工作有顶层设计,积极为一年级新生布置有年段特色的校园、教室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学具、玩具,还可缩短课堂时长、降低课桌凳高度;根据办学特色大力开发一年级适应期课程,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过渡。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研员洪涛漪坦言,纳入指挥棒之后,各小学和幼儿园的合作积极性明显增强。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温州市第四幼儿园在大班教室里设置了幼小衔接区。其中,语言区的区域标识采用象形字和汉字的对应,把“前识字”准备渗透在孩子收放玩具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故事骰子”的游戏中,学习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准确地表达;数学区里准备了时钟、沙漏等丰富的工具材料,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学会了看时钟,辨认整点与半点。园长金晓群介绍,幼儿园对幼小衔接进行“梯阶改缓坡”的打造,帮助学前儿童实现平稳过渡。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该园还会开展“大带小”9月特色活动,提升大班幼儿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意识等。

“思想观念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普及科学的幼小衔接也是一场持久战。”何春玲告诉记者,接下来省教育厅还将加强对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落实“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和“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为更深入地进行幼小衔接探索做好铺垫。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