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宗泽小学 杨 绮
近年来核心素养概念的出现使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焕发了新生机,随着时间推移和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传统的灌输式音乐教育模式逐渐被抛弃。但是,广大教师对如何在教学方法上契合核心素养、完成课程创新仍存在疑问。本文尝试从音乐想象、表达和创作3个维度出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策略进行研究。
一、相关研究现状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大量专业音乐研究者、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开始投入到小学音乐教育建设中。笔者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发现,相关文献可以分为宏观音乐思想、课程设计和概念辨析三大类型。其中,宏观音乐思想类的文章将核心素养的指导原则与音乐教育中的其他指导纲要相结合;课程设计类文章着重讲述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即使用核心素养指导原则的方法;而概念辨析类文章是对核心素养概念中派生出的多种素养能力进行性质的区分,且总体数量较少。
二、在教学中诠释核心素养
1.音乐想象
音乐想象力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体现核心素养价值、增加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音乐情景中感知外部世界,达到从简单的感官欣赏到情感欣赏再到理智欣赏的飞跃,最终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以《瀑布》为例,为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设置:课堂初期注重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进入感官认知,引导学生对音响进行“画面感”构建,以此开启主题“交响音画”。在了解主题特点、强化情感认知后,学生对主题旋律的歌唱提升为对音乐的品读,进而对作品的认知兴趣达到新高峰,在情感体验上愈发接近创作本意,达成情感欣赏。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使学生拥有理性认知音乐、运用音乐的能力,让音乐作品真正属于学生。
2.音乐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拓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从感官认知延伸至对音响、乐器的概念了解,最终使学生对音乐拥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培养他们对音乐表达的审美情趣,在高维的空间中实现自我表达。
以《四季的歌》为例,本节课由4段音乐组成,用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学生展现自然之美。教学可以分4个步骤展开:
步骤一:《春晓》作为第一段音乐,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律动,对自然情感建立初步的共情,从听觉感知开始进入感官体验。步骤二:我们一起《捉迷藏》,进入这一环节后的教学重点是强化声势律动与音响材料的契合度。步骤三:《雪花飞舞》的浪漫。播放该歌曲的目的是强调学生对律动细节的把控,为进一步创作积攒能量。步骤四:《樱花》飘落之歌。最后以《樱花》为引子,教会学生学会总结,回顾律动的感官体验、音响的丰富多彩、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
3.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从整体上提升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以音乐体验为切入点,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期待,并实现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加深音乐体验和音乐创作的教学目的,实现最终的美育教学目标。这部分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认知歌曲中出现的节奏、旋律、歌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以《玩出我们的歌》为例,其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从聆听、体验、模拟、分析再到创作。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从不擅长创作到擅长转变,可从以下4个步骤开展教学:
步骤一:敲响歌唱的大门。在课堂初期,教师带领学生对PPT上显示的旋律进行演唱。
步骤二:打开节奏的盲盒。这部分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识读歌曲片段中出现的主要节奏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教师参照当下流行的盲盒方式,将课堂所需的节奏卡片装到一个个盒子中,以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拆盲盒的活动;其次,带领学生识读卡片上的节奏型,并且整理出一些重要的固定节奏型;最后,教师对节奏进行点唱的同时再加入音高,让学生了解到“节奏+音高”构成旋律的基本架构。
步骤三:领悟歌声的内核。首先,教师播放歌曲《我们是朋友》,引导学生感受乐句,提醒学生着重记住其中的节奏型。随后让学生将歌曲中的节奏与黑板上的节奏型对应,感受节奏重复的特点。其次,仍从歌曲《我们是朋友》着手,让学生找出各段之间重复出现的旋律部分,之后再播放流行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感受其他歌曲中旋律重复带来的听觉变化。最后,将主要分析聚焦于歌曲《我们是朋友》的歌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读熟后再让学生带着歌词演唱。
步骤四:创作内心的声音。在课堂中,学生已经积累了音乐歌曲中具备的主要因素:节奏、旋律、歌词,教师启发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作。每个小组的学生领到了各自的创作任务,一段时间后,各个小组集体齐唱创作的歌曲,完成提高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