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平
今年5月开始,科学教师何立新临时接手岱山县高亭初级中学801班的教学工作。几堂课下来,就有家长发来短信:“孩子说,从没想到科学课可以这样生动有趣,难的地方都听懂了,课后也知道了复习的重点是哪里,感觉一节课的时间过得好快,意犹未尽。”
何立新是来自宁波的支教教师。2019年9月,浙江省启动第三轮“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队“下沉式”支教,8支“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队的40名教师来到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支教服务工作,努力实现“专家团队受锻炼、基层人才有提升、人民群众得实惠”的三赢效果。“通过该项目,拓展了山区等地急需紧缺人才柔性引进的途径和方式,立足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王晟说。
点亮教育“希望之光”
两年前,来自杭州第十四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5名教师,充实到了淳安中学、淳安县第二中学的教师队伍。
淳安地处库区、山区和革命老区,对人才尤为渴求。该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鲍永红感慨:“淳安作为加快发展县,经济、教育等方面急需人才,尤其是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以取得突破,此次援助计划刚好解了燃眉之急。”
同样求贤若渴的,还有龙游。近年来龙游教育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基础教育发展缺乏活力等困局,在调整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龙游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一直在思考的事。湖州的5位教师集体来龙游中学支教两年,无异于“雪中送炭”。
文成、江山、仙居、岱山、松阳、景宁等地,也享受到了“人才下沉”的福利。各地精心选派的优质师资力量,有效纾解了加快发展地区专业人才缺乏难题。
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曹东看来,“希望之光”支教项目是一个促进教育均衡化的项目,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加快发展地区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技术含量、提高教学质量。“对提高市域的整体教学质量无疑是有意义的。”
曹东所在的教育专家团队一共5人,其中教研员2人、师训员1人。两年来,基于对受援学校文成县第二实验中学需求的总体了解,团队成员设计了多方面的帮扶活动,如随堂听课与指导、参与策划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市级层面的送教下乡活动、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力求每一项活动与需求对接,努力提高活动的成效。“眼下,该校教师的进步显而易见。就拿英语学科来说,教师们从缺乏自信到奋起直追、有针对性地磨炼教学技能,已经争相开出很多优质公开课,在文成县各项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成绩优异,还捧回了不止一个一等奖。”
王晟介绍,“希望之光”专家团队服务计划开展以来,在山区、海岛、边远地区,支教教师们所到之处,他们的课堂,总是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所带的班级,总能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像盐一样融入“汤”里
不仅要把先进的理念及教育教学经验传递到受援学校,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身处陌生的环境,面临不一样的教学实际情况,8个教育专家团迅速打开了局面。
来自嘉兴的张付琴介绍,初到江山市城北中学,教师年龄老化、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等现状,让大家有些心急,但他们很快冷静下来。“再好的‘盐’只有融入水中才能被吸收,因此最佳的做法是将“盐”融入当地学情、校情、社情和文化的‘汤’中。”
5位专家团成员“从我做起”,“立足一个班级、示范一门学科、引领一个年级、带动一所学校”,营造起浓郁的教研氛围,推动课堂转型。两年里,他们的课堂是开放的,江山市城北中学所有教师随时可以来听课。校长黄方华评价他们的课“节节都是公开课,每一课的设计都可以成为示范课”。
在松阳县城北小学任副校长的施小萍来自金华,是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金华市优秀班主任。她提出了微德育目标建设,要求该校学生每周做到一个“微目标”,比如整理好抽屉、保持教室整洁等。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习惯和面貌大有改观,精气神也更好了。她组建的班主任工作室,带动了更多的班主任积极行动起来,班级管理变得更加有序。
任务紧迫,时不我待。两年来,支教教师真情融入、投入忘我的案例不胜枚举:2019年11月中旬,周晓农由于工作过度劳累,突发脑梗,但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休息后,他义无反顾重返淳安,支教至今。刘春梅已年逾五十,毅然来到海岛岱山支教。她克服身体疾病、晕车晕船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岛上的孩子,她倍加关爱,并经常到学生家中去家访,细致地了解每一名学生……
支教教师还架起了校际交流的桥梁。两年来,龙游中学与长兴中学、长兴县金陵高级中学等学校频频“走亲”,互通有无。浙大附中不仅派出专家团队到淳安二中进行帮扶,淳安中学还与杭十四中结成了“紧密合作型”学校关系。截至7月,40位教师支教期满,但“希望之光”服务计划项目结下的缘分并未结束,“两地一家亲”的故事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