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胡敬萍
画线、圈注、加点……这些传统的内容识记手段过于碎片化,无益于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于15年前引入了当时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的概念构图。
15年来,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难能可贵的是,每任校长都对概念构图教学专情如一,一任接着一任干。
校长葛敏辉上任之前对概念构图并不了解,如今的他已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认为:“概念构图教学能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和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审辩和学习异见,进而校准己见,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走向更深层次的学习。”
近年,学校相关课题获得全国教科研成果三等奖1次、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3次、论文成果120篇,并在与国外同行切磋交流中获得好评。
概念构图这一工具在国外产生时,仅应用于科学教学上,采用图形化表达方式,用于增进对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学校决定从语文学科入手,开展概念构图教学试点研究。
五年级语文教师选择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样本,拎出关键词建构概念图式,从“幻想”和“现实”两个维度出发,把小女孩幻想中的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等,与各自定性的形容词暖和、喷香、美丽、慈爱等,逐一对应,形成一组框架;再把现实中的火柴梗、墙、烛光、死亡等,与其指向的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人疼爱等状态,逐一关联,形成另一组框架。
通过这两组框架,学生对幻想世界的“幸福”与现实世界的“悲惨”一目了然,产生了极大的心灵震撼,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
对语文教学而言,概念构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深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记忆与认知。
10年时间,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概念构图教学课程全覆盖,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阅读、科学探究、校外实践、项目学习等方面全面开花。
概念构图教学引进初始,是属于教师的一件得心应手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否让学生成为概念构图的建构主体呢?这一问题被学校立为核心课题进行攻关。
经过集体研究,学校决定引导学生绘制概念构图开展新课预习。然而,由于小学生思维感知系统尚为粗糙,绘制的构图较为片面、孤立,一时间在预习环节遭遇瓶颈。
在后期教学中,教师尽量选择那些较完整的学生构图作品,在教学中补充完善,作为示范与参考,节省课堂时间。
小学生对作文普遍望而生畏,而借助概念构图来写作,学生作文很快就能取得构思快速、中心精准、思路开阔、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效果。
四年级(4)班学生钱思圻这样说:“有了概念构图,我一点都不怕写作文了。以前想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现在我把概念构图当成草稿,边画边想,写出来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呢。”
概念构图教学主体从教师唱独角戏,变迁为师生演大合唱,建立起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生态系统。
教师们在各类比赛中,借助概念构图教学脱颖而出,屡获佳绩。数学教师韦丹在东阳市优质课评比中上“运算律的复习”一课获得了一等奖。任教仅3年的胡佳萍,借助概念构图课题,亮相金华市课题成果推广会。
概念构图教学上的五级路径也已清晰呈现:1.初学构图,建构个性化的理解模型,呈现已知;2.互学论图,通过多元化的交流互动,深度辨析;3.合学正图,借助知识点的关联建立,完善认知;4.拓学用图,利用持续化的拓展学习,灵活应用;5.有效反思,优化修正构图,超越自我。
通过这条五级路径,使学生隐性的思考显性化、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停滞的思维生长化,厘清各知识点之间关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实现自主学习。
学校鼓励教师科研与实践结合,营造“周周有活动,人人共参与”的学术氛围,最终建立对课程的逻辑分析能力,逐步提升概念构图的清晰和美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