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丹丹
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浓。沿着满眼苍翠的凤凰山脚路一路向前,“传说”中的馒头山社区映入眼帘,它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而今却成为网红打卡地。右拐进梵天寺路,没有了游人如织,只有孩子的欢声笑语时不时传出。
包括一些“老底子”杭州人在内,很多人都不知道,馒头山社区里竟然还有一所幼儿园。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军区六一幼儿园,已经在这里安静地矗立了近70年。近些年,这所古色古香的“老幼儿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孩子为主
“小弟弟,你来玩这个滑梯吧。”一进幼儿园,记者就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小男孩在玩耍,原来是大哥哥在带新来的小弟弟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我们实行混龄编班,让孩子做幼儿园的‘小主人’,孩子之间的沟通是最有效的。”园长董谨勤已经在幼儿园任教31个年头。
走进教室,每个小朋友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而教师就坐在教室中间静静地观察。“小朋友们看似都在做不同的事情,但这其实是老师精心设计过的。以故事情境为主线,每个小朋友在故事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像今天这堂课的主题就是‘花园里的小园丁’。”董谨勤解开了记者的疑惑,原来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角色”,然后进行自主探索,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几乎不去打扰孩子。
“幼儿园不是‘看住’孩子的地方。”董谨勤认为,在幼儿园里,孩子应当是自由自在的,然而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看着小朋友们都能主动把材料放回原处,自觉清洗用过的颜料盘,她很欣慰。
拉自然进教室,让生活做老师
六一幼儿园的阅览室里摆放着很多装订精美的画册,名为《垂髫画心》。画册是正式出版的,文字均为中英文双语。乍看以为是名家作品集,殊不知是幼儿园将孩子们的画集结成了册。
“绘画对孩子来说就是游戏,孩子们通过绘画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标记和重建认识的过程。”董谨勤很重视儿童美育,她带领教师们研发出独具特色的“创意美术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六一幼儿园注重让孩子在亲近自然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在生活中建立秩序,掌握技能,学会与人交往。为此,他们将四季搬进幼儿园,带着孩子看日月观星辰、听风雨摸冰雪、捡落叶闻花香。寒冬时的烤番薯、春风里的户外野餐、盛夏的露营晚会等,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该园还提出“村落式生活”的理念,即把幼儿园视为一个村庄,每个班级作为一个家庭,孩子们在群体生活中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还要承担一定的群体责任。“曾经有一只雏鸟不小心落在幼儿园,孩子们都争着去照顾它,最后放飞小鸟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舍地哭了。”董谨勤回忆说。
把游戏还给孩子,在运动中快乐成长
10:20是该园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有的组成一队玩球,有的骑滑板车,有的在荡秋千。
在一个笼式爬梯前,4岁的乐乐正在努力往前爬,他试了多次依然会半路掉下来,于是他停下来观察别的小伙伴是怎么做的。“他们正在探索,我不能轻易打扰。”一旁的教师轻声对记者说。
该园旁边就是梵天寺公园,八卦田、气象站等均可步行到达。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幼儿园开发了一套远足运动课程。活动前,教师会听孩子们的想法,选择地点和路线,以及是全班式还是小组式开展。在远足的过程中,教师会渗透对孩子观察能力和坚韧品格的培养。
“孩子们既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游戏的主宰者。”董谨勤说,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俯下身来与孩子玩在一起,并在玩耍的过程中观察、理解并支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