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纯纯
瞄准、拉弓、放箭、打靶……在杭州市下沙中学的操场上,课本里“百步穿杨”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出演的“主角”不止一个——面向杭州市进行选拔和招生的杭州市射箭队的队员、有志于射箭运动的杭州市下沙中学射箭队队员、正在参加射箭选修课的学生。
“2012年4月,杭州市下沙中学和杭州市体育局射击射箭运动中心签订体教结合协议,杭州市射箭队正式进驻学校,射箭也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体验项目。”校长江志明介绍,一开始很多人都对射箭队和学校能否深度地融为一体存在顾虑,但现在作为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射箭已经成为下沙中学的文化“金名片”,师生们说起射箭都感到很自豪,“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下沙中学与射箭项目已经从体教结合升级为体教融合”。
“被认可”的后备人才基地
在下沙中学,杭州市射箭队的队员们是“特殊”的——每天放学后,“小箭客”们的目的地不是食堂或宿舍,而是训练场。训练一小时左右,晚饭休整后他们的身影又再次出现在训练场上。即使是双休日,队员们也要进行一天半的训练,寒暑假大部分的时间更是在集训中度过。
“为了配合射箭队日常的锻炼需求,学校提供了足够的后勤保障,队员们有专门的食堂和宿舍,保证射箭队进校后训练质量不下降。”杭州市射箭队总教练杨卫东介绍。
“小箭客”们又是“普通”的——他们分散于各个班级中,与其他学生一起,上同样的课程。谈及如何平衡学习与训练,队员们的答案出奇一致:“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只能在该学习时全身心投入学习,该训练时全身心投入训练。”
做教练近30年,杨卫东深切地体会到,这样的模式对队员来讲是有益处的。“孩子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都会得到提升,而较高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孩子在射箭方面的长期发展,也有利于以后他们从事其他行业。”杨卫东强调,自己是在教射箭,更是在育人。
面对十几个青春期的女生,女队教练王丽君明白育人的重要性,她坦言“前期的确很难带”。从教队员们如何整理内务到处理同伴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王丽君找到的秘诀是“把她们当作大人对待,认真地跟她们对话”,她们在队内学到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及有目标有计划的人生态度,都可以带到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去。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箭客”以更好的面貌从下沙中学出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2019年,射箭队包揽全国射箭(U14)锦标赛男子、女子个人淘汰赛冠军;2020年,在浙江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上,“小箭客”们勇夺9枚金牌,获得团体总分第一;近20名队员进入省队,继续着自己的专业射箭之路;近50人凭借射箭特长升入高中,并有10余人在高中保持射箭训练且以此作为大学的敲门砖。“在体教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通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的升学通道,使得射箭人才队伍的梯队能像金字塔一样成功搭建起来。”江志明说。
“被看见”的体育运动氛围
这些年,下沙中学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学生走向射箭运动场,成了一名“小箭客”。
一排排射箭靶、一支支流畅的飞箭、一字排开的队员们,这样的一道风景线在学生们眼中是学校的标志和特色,吸引着他们去感知。711班的陆洪轩鼓足勇气敲响了杨卫东办公室的大门,毫无射箭基础的他希望能够加入射箭队,只因为看见队员们的练习觉得“有意思,非常感兴趣”。
“射箭队从来不是关着门训练的,每个学生日常都可以看见训练场景。而且自2012年5月承办全国重点城市射箭比赛以来,学校每年都要承办不少于2场市级及以上比赛。在这样的氛围中,射箭运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参与度自然就得到了提高。”校长助理叶华富认为,这是一种“无形”中对射箭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杨卫东同意了陆洪轩的请求。在他看来,入门射箭训练对身体素质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反而更加看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射箭最重要的是‘细节’,更需要学生愿意将一个简单的动作练习无数次,极其考验耐心、专注力及自律能力”。
而这些特点正是下沙中学选择与射箭“结缘”最重要的原因。“射箭是古代的‘六艺’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竞技运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江志明强调,在学校里推广和普及射箭运动更重要的是让“射箭”成为“射艺”——
2018年10月,浙江省首个射箭文化馆设在下沙中学校园里。学生们既可以学习弓箭的起源和发展、传统射箭与射箭文化等知识,也可以了解各类与射箭运动相关的字画、古砖、汉唐时期拓片、邮票等,还可以体验古代投壶游戏。“我们力争将文化馆打造成射箭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及杭州市民体验射箭运动的‘第二课堂’。”江志明说。
校本课程“至善弓道”出现在了学生们的课程表上。课程以弓箭为工具,以射箭为手段,以健身为目标,以养德为根本,让从未接触过射箭的普通学生沉得住气、站得住脚。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叶华富同时也是一名体育教师,他认为,学校将射箭文化与学校的“至善”文化融合起来,对德育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射箭运动进校后,其良好的运动氛围带动了更多学生去参与更多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带动了整个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江志明提到,原本体育对于初中生而言更多地意味着“中考分数”,而现在体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兴趣爱好,是一种终身锻炼的习惯,“未来,我们将开设更多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体育项目,让更多孩子发自内心地去热爱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