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4月19日 星期

“河小二”:一场和绿水青山的约定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乡土实践育人侧记

□本报通讯员 周 俊 裴新平

“‘河小二’16年的乡土实践,传到我这里是第五代了,可不能断了。”今年3·22“世界水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团委书记汪一丁在给“河小二”授旗后跟旁边的同事开起了玩笑。

回忆起2020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学院无法大规模组织乡土实践的场景时,汪一丁说:“很多学生都来问我‘老师,今年“河小二”还有吗?’这份对乡土实践的笃定和执着,就是给我们最大的肯定,我相信学生的这份乡土情怀、水情怀已经深深扎根。”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水利类高校之一,浙水院坚守水利报国的初心,勇担培育大禹传人的使命,将育人中心工作与“绿色浙江”建设结合起来,在将近70年的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往大地走、往乡村走、往母亲河走”的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道路。

美丽河湖守望者的共同基因

“只要是我们水院人,不管学什么专业,就都是姓‘水’的,这辈子都会比别人对水有更深的感情。在咱们浙江这个名字里都是水的地方,最美的人、最好听的故事、最好看的风景都离不开水。你是‘河小二’,那你就要成为美丽河湖的守望者,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连续参加了两年“河小二”实践的“老人”孙伊琳动情地给学弟学妹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体会。

“他们这一批‘河小二’给自己下了一个特别有温度的定义‘美丽河湖守望者’。”团委教师付诚新介绍,“这也是学院在2019年联合省水利厅、团省委提出的口号,希望以此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保护美丽河湖的行列中。”

“河小二”在浙水院的发展历程,要从2005年水利系统“保障饮用水安全”中长期基础建设说起。那年开始,学院提出发挥大学生才干和服务意识,陆续开展了“千万农村饮用水”“建万里清水河道”“关注农民饮用水,共创和谐小康村”等实践活动。从此以后,“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河湖长制”“美丽呵护守望者”等主题绵延不断,“河小二”乡土实践育人品牌持续显现、影响力逐渐扩大、认可度不断提高。

因水而始、缘水而为、顺水而长,以“河小二”自称的浙水院学生们成了行走在浙江大地上的绿水青山追梦人。他们响应治水护水行动、服务基层乡镇、守望美丽河湖,成为浙江省10余年治水实践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高校力量。

“土”办法里蕴含的大智慧

“让学生在农村待半个月,还住村民家里?”“他们连水稻和韭菜都分不清楚,这不是添乱吗?”“外卖都点不到,这些90后接受不了的。”“乡土实践不就是更应该让大学生回到农村接接地气么!”……

这是学校团委在2016年筹备“河小二”农村蹲点实践时发生的争论,谁都没想到一场乌托邦式的乡土实践大戏由此拉开了序幕。头一年的试点选在了浦江,50名大学生分成25组,进驻不同的地点开展为期15天的蹲点实践。

“我们当时提出了‘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学习、向黄土地学习’的口号,就是想让大学生回归乡土,让他们跟着驻村干部、两委干部工作。学习工作经验是一方面,我们更看重的是让他们重新审视农村的民情生态,从中国社会的最小治理单元去看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发起这项实践的团委原书记宋林君对当时的情况依旧历历在目,“这15天真的很辛苦,但就是这样他们看到了另一个农村图景,学生真正做到了了解农业、走进农村、关爱农民。”

蹲点的15天里,饭吃不好、没空调、没热水这样的牢骚很多,但对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跟着村干部去检查垃圾分类、督促村民“三改一拆”、追着房前屋后“清淤”的抱怨却没有。学生张一祁在日记里写道:“原本对老家的美丽乡村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应当。现在我看到了,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淳朴的村干部在负重前行。”

为了持续扩大农村蹲点实践的影响力,学院汇编了所有成员的蹲点日记、拍摄了主题短篇、排练了舞台剧。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在口耳相传中对“到农村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迫切。到了2019年,报名去农村蹲点的“河小二”多到要进行三轮筛选。

就是这样一次“土味”的尝试,“河小二”乡土实践提出水环境保护从源头抓起的工作思路,为学生们打下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广阔实践空间。尤其是近年来劳动教育的重新回归,学院陆续建立了浦江、缙云、德清等多地的“河小二”乡土劳动研学基地,实践育人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

“情怀”的种子在生根发芽

一项实践活动能够坚守16年,需要教育输出者和接受者双方的认可,而情怀是持续推动事业发展最有效的动能来源。

“如何让90后和00后做到学水利、爱水利、献身水利?”浙水院党委副书记吴小英表示,这是学院一直以来思考并致力解决的问题。学院打造了家国情怀、行业情怀、乡土情怀“三位一体”的情怀教育,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网络思政教学等各个环节。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学生们不仅要在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走出校园,在生动具体的体验中感悟真理、坚定信念、滋养情怀。

随着乡土实践育人工作的持续深入,浙水院也涌现出了一批富有乡土情怀、奉献精神、职业素养的师生典型代表:全国高效节能灌溉工程专家段永刚教授、全国“母亲河奖”获得者汪松哲、远赴西藏那曲水利局工作的唐元林……一代又一代“河小二”的接续奋斗,为普及节水护水意识、优化水利生态建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10余年来,学院共有3万余名学子围绕农村饮用水、五水共治、美丽河湖、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开展“六进”水情科普、“河小二”护水实践、“村小二”乡村研学等活动,惠及省内多地政府、数十万民众及200多所学校的数万名学生。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