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方
“日新园”是台州市第一中学的别称,取自1924年建校时的校歌《日新之歌》歌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校园内有日新石、日新湖、日新桥、日新路、日新广场等。
近年来,日新园以幸福教育为己任,积极打造幸福家园、成长乐园,努力为增强群众的教育幸福感、增进全社会的民生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施幸福教育是教育的现实需要。从现实情况看,全社会的教育幸福指数有待提高。
当前,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并不强。日新园倡导让他们享受“春游般的幸福”,即早上上学前,想想就已幸福;到校后,全程都很幸福,每一节课都很陶醉;晚上回家时,还有幸福回味。“享受春游般的幸福”已成为日新园“金句”。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强。在当前,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顽瘴痼疾的伤害下,教师很难能够深切体会到教书育人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日新园制订实施年度教师幸福计划和年度名师培养计划,努力让每位教师都有厚重的职业幸福感和事业成就感。
全社会的教育幸福指数有待提高。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部分家长对教育渐渐表现出焦虑不安,再加上当前亟需扭转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使得学生步入社会后,创造幸福的能力储备普遍不足,滞缓了全社会的教育幸福指数增长速度。
实施幸福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本质而言,幸福教育应是教育的题中之义。
教育是传递幸福的事业。日新园倡导“教育是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顶格设置”师生之间的幸福传递,师生谈心已在日新园的校园里、教室内、走廊上蔚然成风。上学期,笔者利用午休1个小时和晚自修3个小时,与学生开展一对一“校长谈心”,一学期谈心600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本身应该是幸福的。
教育是创造幸福的事业。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更是一种素养和能力。日新园秉承“乐群、善学、修身、求真”的校训,全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幸福的四方面必备能力,即与人相处的能力(乐群)、主动求知的能力(善学)、涵养自身的能力(修身)、身体力行的能力(求真)。
教育追求人的终身幸福。日新园以“教育,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立足学生一辈子的成长”,追求教育的终极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追求从日新园走出去的学生一辈子都能幸福。
实施幸福教育是教育的使命担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应把教育当作一项增进民生福祉的神圣事业来做,促进每个人都能在教育发展中不断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创新幸福教育的方法。日新园积极构建幸福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融合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劳动教育、STEM教育、社团建设等,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和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态度、能力、知识、经验,让学生幸福地发展。日新园精心打造的“劳动创造幸福”的工作案例——《依托“职业体验”,实现“劳动育人”》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建设幸福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幸福既体现对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怀,更起着对学生的榜样示范和教育引导作用。
营造幸福教育的氛围。日新园大力弘扬“师生对幸福校园的向往就是日新园奋斗方向”的幸福教育理念,持续丰盈日新园“守报国初心,担育人使命”的百年教师形象,全体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定。日新园倡导家长对待孩子应做到“心到、理到、情到”,即在本能上心疼孩子,理智上认同孩子,情感上共情孩子,促使家校在“培养真正的人、成就幸福的人”方面形成广泛共识,从而构筑起日新园幸福教育的家校协同共育机制。
(作者系台州市第一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