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1日 星期

重塑职称评价体系,走出“五唯”之困


□陈文远

破“五唯”是近年来教育评价、教师评价方面的重要导向。去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更是在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将克服“五唯”倾向列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唯”是指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师职称评价过程中,将论文发表的数量、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引次数、ESI高被引数量、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相关指标作为资格条件、论文质量和教师科研能力的直接判断依据;把人才称号的“帽子”作为职称评价的唯一依据或限制性条件;将学历作为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一刀切”式拦住一批高技能人才的职称晋升;把科研项目、课题或工程建设项目获奖作为职称评价的前置条件;简单地规定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规模等条件。这些指标在高校教师职称评价中占据了最高地位,走向了“唯”的极端。

职称评价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指挥棒”。“五唯”客观上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非学术因素对职称评价的影响,体现出某种显性公平。然而,论文、“帽子”、学历、奖项、项目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交织。譬如,“帽子”需要论文、学历、奖项、项目作铺垫,项目需要论文、奖项作支撑。“五唯”评价容易误导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职称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把科研作为主业,把人才培养作为副业,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本位。同时,在科研工作中也会诱发功利性倾向,让教师有“哪类论文好发就写什么内容,哪些项目容易立项就申请什么项目”的心理。在职称评价中,学校也极易走向重视科研的项目数量和级别,轻视科研的实际贡献和质量的极端,产生片面性、单一性的偏执。

要破除“五唯”的种种弊端,就要梳理和完善现有职称评价体系。首先,须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师德师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作,也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教师职称评价中,应当强化师德师风的写实性评价,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的定量和定性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其次,实际业绩是基本要求。高校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教师职称评价的基本要求,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严格教学工作量,强化教学考核要求,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评审中的比重,对教学型专任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引导教师潜心立德树人,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名学生、做好本职工作。

再次,贡献价值是重要标准。在高校教师职称评价中,推行分层分类评价和代表性成果制度。要重视研究本身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注重质量评价,防止简单量化、重数量轻质量,避免把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出国(境)学习经历和人才称号作为限制性条件。注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

此外,政策导向是切实保障。“五唯”倾向是主管部门政策导向、高校职称评价趋向、教师个人利益所向、社会舆论影响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因此,破“五唯”需要自上而下,从上级政策导向入手、教育教学科研评价协同。唯有如此,才能推动高校教师职称评价内容更加合理、评价标准更加科学、评价主体更加多元、评价方式更加创新、评价结果运用更加有效,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实效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