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梦甜
中高职一体化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也是我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条重要路径。2012年,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2018年,浙江正式启动中职与本科一体化培养试点。中职学校和高职、普通院校的人才培养立交桥粗具规模。
然而,尽管中高职立交桥已经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交通状况”并不容乐观。中职、高职“各自为政”,中职“剃头挑子一头热”,中高职衔接错位、越位、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中高职“联姻”,如何让双方的感情不断升温?近日,由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职教沙龙,将话题聚焦在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经验和改革路径上。
要不要“联姻”?
中高职衔接成为各方共识
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的进程中,充斥着各种褒贬不一的声音。中高职一体化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教育形式的衔接和沟通,实现了学习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有效流动。但也有人认为,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管理难度大;学制太长,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沙龙中,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高职一体化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省政协副主席、省职教社主任陈小平说道:“一方面,中高职一体化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不适应性越来越凸显。另一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希望通过毕业后继续深造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德国GFM职业教育集团浙江项目负责人董宁丽分享了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衢州一家制造业企业,引入一台德国设备,却没有一名技术人员能看懂说明书;杭州一家日资企业,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每次遇到机器维修、养护等问题时都要耗费大量成本。”“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仅仅依靠中职3年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要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职业教育就要将目光放长远。”董宁丽说。
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中高职一体化逐渐成为企业、家长、学生各方的共同期许。然而,中高职一体化是否适合在各个专业全面铺开?杭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张灵仙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中高职一体化应分层分类进行,专业不同,对学历、技能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如烹饪专业、美容美发专业通过3年中职学习就能掌握基本技能,但像护理专业、计算机专业这类对技能要求高的专业更需要长学制培养。”
诚如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方鸣所说:“岗位技术含量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长、技能熟练程度要求高的专业更适合采用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跨境电商、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专业。中高职‘联姻’要基于人才需求导向,并据此进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如何“联姻”?
人才的贯通培养是关键
中职和高职作为两个不同的办学主体,如何“联姻”,双方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不少职业院校在中高职衔接上,仅仅停留在“点到为止”的状态。学制、升学渠道上有衔接,专业、课程教学、管理、评价上的衔接却不畅通。
中高职贯通出现“梗阻”,如何疏通是关键。对此,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校长俞松涛认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办学是关键。教学管理、教学过程、课程体系、教学师资、招生制度等方面都是衔接的重要支点,中职和高职要共同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能力结构、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的有机衔接和贯通。
沙龙中,温州技师学院副院长章振周分享了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技工院校,该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分为初中起点3年制中级工、5年制高级工、6年制技师,高中起点3年制高级工、4年制技师。中级工注重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高级工注重技能提升和理论深化,技师则更注重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不同的层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成长路径,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不同需求。”章振周说。
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却旦说道:“在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中,首先要发挥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积极引领相关标准制定,引导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建设。”
在王方鸣看来,中高职衔接必须构建一个自身完整,能“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技术技能提升、实现长远发展需求的体系。中职、高职要高频交流、深度参与,使高职的知识、技能在中职课程中建立基础,中职的知识、技能在高职课程中得到延续和加深,实现螺旋式上升。
张灵仙同时建议,中高职一体化可以是紧密型的一体化,也可以是松散型的一体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学生可以先工作再提升技能,通过学分的累计完成学历教育。
感情如何维系?
衔接亟须国家和地方统筹设计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社会、家长、用人单位等视为“次等教育”。这一固有偏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发展。而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高职院校“嫌弃”中职生源“素质偏低、难以管理”,对招收中职生源的意愿不强。这些观念都使得中高职衔接困难重重。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洪在有同时指出,在制度的设计上,要把普高、职高放在同一条招生线上,要在社会上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没有高低之分”的共识。
沙龙中,张灵仙还抛出了几个现实的问题:杭州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中高职一体化也相对容易推进,但一些偏远地区相对没有那么好的职教资源,他们的中高职一体化道路如何走?中高职一体化牵涉到各个主体,各主体的利益壁垒如何打破?
“长久以来,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缺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融通渠道,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形成共同的人才观、职业观,为职业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省职教社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温正胞说。
“中高职一体化的推进,需要顶层设计作为前置策略来保障。”张灵仙认为,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和层次,统一规划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等层次上的专业布局,形成与各行业产业链相对接专业布局结构。
陈小平对此深表认同:“学历、证书如何融通,行业如何参与其中,职业标准如何认定,评价标准如何制定,都需要国家和地方统筹设计,省职教社也会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为助力浙江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