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月6日 星期

浙财大:思政课开到“窗口”里


□本报记者 李 平

日前,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名教师带领着40名本科生走进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也把思政课堂从校园搬到了乡间田野。

上田村环境优美,还曾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整整一个下午,学生在村里实地感受了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模式如何推动乡村蝶变升级,直观地了解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去年,浙江又被赋予了“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定位。去年以来,浙财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了“三地一窗口”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以此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除了上田村,该校还在安吉县鲁家村、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等地设立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贺武华介绍,按照他们的设想,要在距学校约一小时车程的范围内,陆续优选并挂牌建设若干“三地一窗口”教学基地。校地双方紧密合作,开展现场教学,并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

据介绍,这些基地都是经过仔细考察、调研之后才设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地所在村积极展示“重要窗口”形象,具有样板意义。如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发源地,而海宁也早在两年前就入了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等。重要的是,这些村镇在乡村文明建设、党建工作、绿色发展、智慧乡村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八八战略”等发展方略。

贺武华直言,要利用好这些实践基地的政治资源和实践资源,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讲深、讲透、讲好,做到入脑、入心。前不久,他还带头把学生带到了安吉县鲁家村上现场课。学生身临其境、亲眼所见而产生的触动及收获,是课堂上讲再多的理论知识都达不到的。

其他思政教师也纷纷行动起来。这学期,李意教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领整门课程的一条主线。她告诉记者,上田村15年来的蜕变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而她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亲身体悟什么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而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就在15年前,上田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打架村”。而如今,学生们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崭新的3层小别墅,道路上整洁干净,村子还有LOGO、村训、村歌等。为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上田村还推出了“微法庭”,即通过“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这个村十几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离不开道德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来自香港的学生崔皓南感慨。来上田村前,他原以为乡村是贫困的,房屋是破烂的,道路是泥泞的,教育和医疗是落后的,卫生环境是欠佳的。但通过这次实地上思政课,才知道原来乡村也可以这么美丽,这么富有现代气息。

“唯有植根浙江大地,汲取‘三地一窗口’鲜活的养分,思政理论教学才有魂、有根。”贺武华表示,接下来学院会积极对接、建设更多的基地,用好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让思政课越来越受大学生喜爱。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