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龙
在一所学校工作时间长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师的自信心逐渐提升。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新学生,教师基本上没有了紧张感,这种教育中的松弛感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学生降低了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紧张感往往源于教师初出茅庐时对教育的新鲜度。教师因为有紧张感,会特别关注学生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反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非常用心地去感知学生发出来的关于教学现状的反馈信号,并通过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来告诉自己收到了这些信号,努力做出改变。教师的这种紧张情绪,往往会传染给学生。这种彼此之间共有的紧张气氛,使双方产生一种同舟共济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因此大大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始终保持教育的新鲜度,对教育教学的成效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才有可能发生。课堂不是教师为展现自身学术素养而表现的舞台,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场所。要让学生不做看客和听众,成为学习的主体,保持教育教学过程的新鲜度就很重要。
保持教育的新鲜度,并非提倡教师的授课技巧要“菜”一些。初出茅庐的“菜鸟”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紧张感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的。如果教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仍能感受到这种紧张感,就会对教师的能力表示怀疑。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胜人一筹的学识和治学态度,是很难让学生认同的。保持教育的新鲜度,有很多途径可以实现。比如,教学方式的变换,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会让教育非常鲜活;比如,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内容的模块化处理,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让学生感受“我的学习我做主”……
保持教育的新鲜度,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警觉,即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用心学习,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以便提升专业水平。
学生们一旦感到“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在成长”,课堂上便有望营造出热烈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也会构建出一种教学相长的友情关系。人们的上进心,通常就是从友情中激发出来的。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就有这样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