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寅琳 汀 兰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也不例外。嘉兴市的两所学校——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以乐课平板为支撑,依托乐课网智慧教育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全程连接。
短短4年探索,两校智慧教育改革效果显著。那么,这两所学校是如何从布局、落地,到实现质的飞跃的呢?
顶层设计,布局智慧教育体系
这两所学校从2016年开始使用乐课网智慧教育系统布局信息化教学。浙师大嘉善实验学校把信息化教学分4个阶段对智慧教育进行了探索、实践:首先搭建智慧课堂;接着建立校本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然后对学生进行课外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最后全面布局校园智慧大脑,为教育教学赋能。
而秀洲现代实验学校则是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行教育改革。先在部分班级试点信息化教学,等体系成熟之后,再全校铺开。
拆解目标,践行智慧课堂
浙师大嘉善实验学校从资源库建设、智慧课堂搭建和教师培养三个方面践行教育信息化。
校本资源库搭建是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学校定期组织各个学科组上传资源,目前学校已经拥有5000多份校本资源;寒暑假还对内容归类更新,不断重构资源库。
资源库建设完整后便是智慧课堂搭建,其中学、测、评缺一不可。“学”,即以激励机制化被动为主动;“测”,即通过随堂测试找准靶点,击破难题,实现日日清、周周清;“评”,即通过精准数据分析锚定最佳教学模式,倒逼老师改进教学方式,将教育落脚点回归于学生。
除了课堂建设,学校也重视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学科教研组经常组织教师开设公开课;同时加强与别的学校智慧教育课题方面的交流,吸取经验。
聚焦课堂教学,下沉校本研修
秀洲现代实验学校在践行智慧教育的路上步步落实,课堂教学、教师教研、课题研究三手抓。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借助乐课网智慧教育平台,将互助学习等方式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学校运用乐课网的激励机制,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有所用;利用乐课网的精准数据分析促进精准教学。
在学科教研方面,学校面向全体学科教师开展“广角式”调研,收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各种“会诊式”研讨会,形成“愿景比对谋划”校本教研模式,打造“一库二平台”云课堂资源库,开设“一人一空间”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学校还开展“智慧教育”有关课题研究。2016年学校申报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改变初中生学习状态的“乐课”实践研究》并成功立项,专项课题《云课堂环境下教与学的应用研究》(首批深度创新应用项目)于2016年市级立项并进行深度研究,2019年获得嘉兴市教育技术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疫情考验,快速布局线上教学
疫情期间,当所有人都在为熟悉平台、筛选资源忙碌时,两所学校的学生因为早已习惯了信息化学习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无缝衔接。学校分阶段进行在线教学:有效预习、高效互动、针对性讲评……严格按照正常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此外,学校还把开学典礼、眼保健操、校园广播等活动安排到线上,为学生营造校园学习生活的场景,顺畅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4年信息化教学实践,两校智慧教育改革效果显著。连续两年,两校中考的第一批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上线率均有明显提升。
信息化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通过技术赋能,最大化地便捷教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两所学校在智慧教育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对师生的关怀。随着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两校的智慧教育定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