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蓓燕 通讯员 张丽君
9月24日,秋雨淅沥,天气微凉。这一天,是温州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
手里拿着一叠卡片,卓高生和师生志愿者们一起站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迎新点。每接到一名新生,他便微笑着递上亲手写的卡片。“愿你们都能以大学之道解大学之困,求学问道、敢为人先、不忘初心、学有所获……”卡片上虽寥寥数语,却字斟句酌。
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各种行政事务繁忙是自然的,但对卓高生来说,无论何时,心头最牵挂、分量最重的还是学生。在他的工作日程表里,“院长有约”“院长午餐会”“院长走寝室”从未少过。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担任学生公益社团、暑期社会实践队指导师等,积极地走近学生、倾听学生。
“卓老师的课堂很有趣,气氛也好,他似乎总能把我们带动起来,不由自主地随着他一起思考。”大二学生徐新怡说,原本以为思政理论学习会很枯燥,没想到卓老师却讲起了他奶奶和妈妈20岁时的故事,又讲了自己20岁时的经历,一下子把同为20岁的听课者都带了进去。
而在讲授“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时,卓高生直接把学生带到了正泰集团。整个上午,他就和集团两名员工带着学生,参观企业车间,体验发展成果等。大三学生胡影燕直言,这样的思政课让自己一下子就领悟了什么叫“新发展理念”,它又是如何引领民营企业发展的。
在全省首届“我最喜爱的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评选中,卓高生榜上有名。师生们对他的课给出了“生动有温度,平实有高度”的评价。“大学思政课教师需要站位高,如此才能把思政课讲深讲透,不能停留于表面的喧闹。”卓高生说,一定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2009年,他放弃在不少人看来更有前途的职业,选择回到母校温州大学当一名教师。
针对高校思政课氛围不浓、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评价不精确等问题,这些年,卓高生和他的同事们开出了专题化教学、建立学习小组制、设立竞赛教学制等“一化六制”的思政教学改革药方。
2016年,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的《学习手册》火了。手册里设置了听课笔记、读书报告、实践报告、学习总结等栏目,还附有思政课教学计划、阅读书目等。自从有了《学习手册》这项教学规范,学生的到课率得到了保证,听课热情普遍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这一做法还被全国30多所高校所借鉴。
与此同时,每年上半年还有思政课风采大赛,下半年则多了知识竞赛,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两项竞赛分别对应4门思政课程,要求人人参与,让学生演给学生看、学生说给学生听,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政课的主人,同时也实现了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卓高生说。如今,这两项赛事已在校园内连续组织了18场,受益学生近5万人次。
2019年3月18日,卓高生作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受邀参加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他直言,这趟经历终身难忘,“作为思政领域的耕耘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真正把每一堂思政课都上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他如是说,也如是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策划推广了13个“战疫思政小课堂”,实现思政教育的“停课不停学”。复课后,他还组织学院教师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们能在VR技术中体验更有“滋味”的思政课。
今年教师节,卓高生被授予了浙江省第四届“最美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