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9月7日 星期

顺势而为,让在线教学助推课程教学革新


□李晓明

过去几个月里,在2020年春季学期有课的高校教师几乎都参与了在线教学实践。疫情过后,线上教学该何去何从?

我认为,可以从教育观念、制度、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考虑。所谓教育观念,就是如何辨析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或校园教学)之间的关系。在线教学不等同于直播或录播讲课视频,也不等同于过去7年来兴起的慕课,尽管它们都可能是在线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形式。在线教学是实现某些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其特征是教师和学生物理上不在同一个地点,采用某种远程通信方式做信息交换。

所谓制度,这里指的是某些硬性的规定和不成文的惯例。例如这次的线上教学,一些学校要求“按课表进行”。我认为这背后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与一门课程相关的师生每周做一次同步是有必要的。不过,同时要求一定要讲满课表规定的时间,还会有督导来监督是否如此,则值得商榷。一方面大家提出网络教学不是简单把传统教学搬到网上,另一方面又要求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做法一样,某种程度上是在用旧框框来束缚新方式。

教育部在2月发布的指导性文件中也只要求“实质等效”。后来,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又特别强调“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每位老师都要制作直播课”,我想除了要缓解网络压力外,也是鼓励大家创新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法,可以百花齐放。

在教学方式上,在线教学重新定义了什么叫“上了一门课”,它将深刻影响教师的工作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了类似于“一门课等于16次课,等于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师生在一起3个小时”这样的观念。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一张课表,隐含着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要发生的教学活动。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叫“上了一门课”。首先要反思“上课”这一活动的意义。然后再来看什么样的活动安排能够较好地适应对这种意义的追求。这些安排,与具体课程的内容性质有关,还与可动用的资源条件有关。

这种思路就好比我们现在有些课,需要安排一部分讲课学时和一部分实验学时,才能最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一样。未来,我们需要从如何融合线上教学、让教学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维度来思考。

同时,要衡量课程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学到一定深度和宽度的知识,教师则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向导和帮手。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来说,要在资源的配置(例如安排教室、派遣助教)和效果的评估上不断优化。

重新定义什么叫“上了一门课”,在今天的语境下,就是要考虑当下学生的特点和线上教学的优势,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包括教师投入的总时间、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等),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同时当然也要能够实施必要的教学管理。我想这也可以看成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课程教学方面的体现。

总之,这一次的线上教学实践,让大学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有了巨大的群众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让在线教学从“支撑教学”变为“改进教学”,让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三方面的积极性都能汇聚在一个高端均衡点上,我们的教育会变得更好,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也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