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

双管齐下提升思政教师专业能力


□本报记者 林静远

打开网站,点击“名师在线”,近日诸暨市城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章勋辉登录学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开始业务学习。今年上半年,该校在校园网上搭建了思政教育网络课堂,分为理论与形势学习、名师课堂、教学交流等板块,供思政教师业余自主学习。章勋辉说:“我以前是语文教师,转为执教道德与法治课虽已6年了,但业务能力还需要很大提升。网站给了我很多‘养分’,助我一臂之力。”

记者从省教育厅教研室了解到,当前我省小学和初中基本没有专职思政教师,道德与法治课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像诸暨市城西小学一样由各学科教师转型而来,对思政课专业研究不够深入。高中虽有专职教师,但如何把握新教材,也面临着新问题。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前不久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发文的《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学校提升思政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专题培训制度,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培训,引导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健全中小学思政课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全省搭建培训平台

为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适应新时代要求,近年来省教研室为思政教师搭建培训平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201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包括思政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通过网上选课、线下培训的形式学习,5年完成360学分的培训。”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庄华洁还透露,专门针对思政教师的专业培训计划也即将出台。

10月底,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高中思政教师组织的一场90学时培训在宁波大学举行。12天里,高中思政教师“恶补”了一次法律知识。教师围绕教材《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知识点,联系生活,走进宁波海曙区法院,聆听《青少年犯罪的矫治、预防及校园伤害纠纷》讲座,观看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庭审实录。此外,他们还聆听了宁波大学法学博士、教授开设的讲座,内容都是围绕《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展开的。新昌县知新中学思政教师杨嘉安说:“现在高中很多思政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学背景,而这本教材是新高考后选择思想政治科目学生必考的内容。这次培训,教授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给我们补习了很多法律知识。”

省教研室推出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已有10多年了,每年举办一次,组织全省思政教研员和思政骨干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活动,聚焦思政教学的热点和难点。这样的活动能引领教师把握课改方向,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10多年来,省教研室开展过思政课教材的把握、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等专题研训。去年,省教研室组织了“聚焦课程标准,共话核心素养”的专题研训。当天,3名省特级教师展示了示范课。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陈迎春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他通过“历史名片”“今日名片”“未来名片”设计“回头看历史,探寻复兴之路”“感悟变化,探讨时代特征”“畅想未来,探究主要矛盾”三个环节,串联起了个人梦和中国梦。

学校发挥名师作用

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校本培训也同样重要。湖州市第二中学的省特级教师张建庆为学校的15名思政教师组建了微信群和QQ群,用于业务交流。张建庆经常上传专家讲座的视频,组织教师交流学习。他也会发布一些关于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的专题内容,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平时,教师有对教学的疑惑,也可以随时交流。近期,张建庆开展了一次有关围绕课堂教学转型的讨论。他说:“传统的课堂,教师的主导地位比较明显。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强调议题式教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一个话题开展讨论。在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在课堂外,我们则结合实践活动。”

当前,我省还有不少思政教师利用微信群交流业务,有的还通过网络录制课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接受采访的思政教师说:“通过网络能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也可以反复播放名师授课的视频,方便快捷。”

嘉兴高级中学副校长、省特级教师潘新华在之江汇开设了网络名师工作室。“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必修课程中有不少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潘新华开发了“经济生活重难点校本化处理”等多门微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法律里有很多相近的名词,他就开设了“辨析法律名词中的‘孪生兄弟’”。经济学中涉及一些数学知识,他就开设了“高中经济学常见系数与曲线”等。目前潘新华及其工作室成员在之江汇里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主题拓展等方面开发了300多个微视频,在提升本校思政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把优质的资源分享给了校外教师。他说:“观看视频后有疑问的,都可以通过在线留言,我为他们答疑解惑。”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