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9月23日 星期

沈银珍:走出高职实用英语教学新路子


□本报记者 汪 恒

在前不久公布的浙江省杰出教师名单中,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沈银珍是其中唯一一位来自高职院校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30载的沈银珍,此前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殊荣。说来有趣,这位高职名师的从教生涯却是从本科院校里开始的。

1995年,已在原杭州大学任教8年,并在学校外语教学部担任教研室副主任的沈银珍,接过了当时还是中专的浙江供销学校(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伸过来的“橄榄枝”,从本科院校“跳槽”去了中专学校。这种“跳槽”法,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34岁的沈银珍一方面觉得将来专科学校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另一方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仍感到有一丝迷茫。

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之后,沈银珍发现学校教英语的教师短缺,外语教研室都尚未组建。1997年前后,学校赶上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升格为高职。情况有了明显的起色,沈银珍更是和同事们申请下来了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个实用英语专业。

“缺教材”是沈银珍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当时很多高职都直接用本科专业的教材。在沈银珍看来,高职教学要强调实践技能,突出实用性,要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结合起来,就得有自己的教材。于是,她和同事们开始走上自编教材之路。比如在讲授会展英语的教材里,关于会展外贸知识的专业内容缺乏。大家就把会展专业的教师找过来,请对方用中文把需要增加的专业知识写下来,再由英语教师翻译成英文。虽然辛苦了点,但沈银珍发现这样的思路是对的。此后,学校外贸英语口语等教材的编写更是有企业行业直接参与。

沈银珍还在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上动了不少脑筋。2005年,她在院系推动创办“外语文化月”,活动内容包括英语口语竞赛、英语小品、模拟广交会、模拟国际会议等。学校没有学生实训场地,她就和同事自行设计,建起包括外语阅览室、放映厅、外教口语角、咖啡吧等在内的“国际文化村”。之后,文化村还成了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学校的外语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甚至在省内高职院校里第一个建成同声传译实训基地。

在担任系主任期间,沈银珍发现学生的实习问题往往是“老大难”。沈银珍说:“当时很多外贸公司的规模比较小,接受学生的数量有限或者不愿意接受,我们花了很多精力一家家走访和洽谈。”走访的企业多了,沈银珍也越发“灵市面”。她察觉到,跨境电商是外贸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2011年,浙江经贸职院在省内高职中首先开设跨境电商方向,每届设置两个该方向的班级。得益于起步早,沈银珍带领团队又接连合作建立了杭州下沙第一个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基地、与阿里巴巴共建了第一个跨境电子商务定向班等。

多年的耕耘让沈银珍在圈内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多年担任浙江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高职高专分会会长。学生英语技能竞赛是她在任期间的“突破点”之一。在她的力推下,高职高专组从原来的浙江省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单列出来,更名为浙江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并跻身浙江省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被各高职高专院校所重视。由于赛事基础好,浙江省代表队更是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竞赛的“国赛”舞台上一直位居前列。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