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 颖
打开手机易班App,手指轻轻一点……新学期开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一新生马巨峰很快就完成了整个报名手续。因为此前他已在家里进行了预报名,所以正式报到进校时,只要现场确认一下即可,不用再四处奔波排队。
据了解,今年全省有30多所高校都采取了网上网下联动的方法,将迎新工作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去年11月,省教育厅提出了推进高校校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今年4月印发的《浙江省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中,也把“高校服务更暖心”列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撬动高校放管服改革的契机。”省教育厅法规处处长丁松泉表示,其重点和难点在于怎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因为高校校务服务项目多、涉及业务部门多,各部门要协同推进、实现平台整合和数据共享并不容易。
去年6月,浙江大学制定出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方案,科学厘定全校49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边界,并从教师、学生、家长到校办事出发,梳理形成218项审批事项和430项服务事项。按照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的要求,学校对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统一确定事项编号等,并编制成册,近80%的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而省内其他高校也抓紧行动,加快建设一体化校务服务平台,促进数据共享,实现校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像宁波大学实施了“一张蓝图·一站服务·一网通办”,助跑“双一流”建设;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则提出“一朵云”,让这朵“云”实现为师生的“7×24”小时服务;聚焦零跑腿、小微权力、智能技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也“跑”出了新气象……
“以往财务报销,可谓是一号难求;现在网上预约取号办理,把发票放到专门的投递柜就行了。”浙江工商大学教师邱毅说起学校的变化,一脸兴奋。原来,该校打破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壁垒,推进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和安全体系建设,从而实现了财务、科研等12个校内关键业务系统一键登录、一站集成,使全校师生告别账号多、易混淆的老大难问题。
而针对网上办事平台多、进入端口多的现象,中国计量大学也建立了网上办事大厅(PC端)和移动端微门户两大办事平台。另外,通过自助打印终端,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实现了学生成绩证明、学籍证明、在读证明,教师收入证明、在职证明等事项的24小时办理。享受到各种便利的师生们说,办事便捷了,时间省出来了,大家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科研学习中去。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把政务服务引进校园,探索政务校务融合的新路径。如杭州师范大学先后引进了公安、交警等8家校外政务服务相关单位,为师生提供出入境、户籍等61项服务。前不久,温州便民自主终端机“瓯E办”也正式进驻温州大学。在此基础上,该校还开发了“校园网办理证明打印”模块,后续将提供校友学习证明、毕业证明等网上服务,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在推进高校“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我省明确提出:到2019年年底,要实现全部校务服务事项(特殊要求的事项除外)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并开通网上申请渠道,其中50%以上的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到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校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的目标。
可以预见,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未来我省高校还将出现更多便民新事物、新现象,从而为实现高教强省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