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1日 星期

张悦:追寻诗意与理性共融的理想课堂


□本报记者 林静远

“先秦时期说客很多,烛之武仅靠一次经历,是不可能名垂千古的。《公羊传》《谷梁传》解释《春秋》,讲述烛之武退秦师之事只有6个字,为什么同样解释《春秋》的《左传》对该事有这么详细的记录?”这是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省语文特级教师张悦的课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幕。课上,她带领着学生开启了一趟充满诗意的旅程——回到春秋时代,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其人其事。对于这节课,张悦不满足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即让学生体会烛之武的家国情怀,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文本去寻找答案,理性思考。这种诗意与理性共融的风格,是张悦教学的独特之处。

27年的执教生涯,张悦一直在探索诗意与理性共融的理想课堂,收获了极高的满意度,而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多种荣誉。2018年,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今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何为张悦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她解释说:“语文教育要引领学生成长,实现对人心灵的成全,是教师陪伴学生共走的精神之旅;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教师和学生共赴的文化之旅;教师要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帮助他们推开世界之门,实现社会价值。”所以她比较讲究教学的“柔性”特质,在课堂营造一种持续可浸润的诗意状态,但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然而,实现诗意与理性共融并非易事。张悦曾因策略、方法不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不过,她锲而不舍,终于探索出了“因体而教”的方法——根据不同体裁进行不同教学。现在她的课堂中,有以品味语言为基点的赏读型教学,有由小话题生成课堂对话活动的体验型教学,还有聚焦核心知识的探究型教学和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型教学。

张悦也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游戏和学生开展互动。她说:“设计这些游戏的目的,都是想用合适的方式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比如授课《兰亭集序》,她和学生一起想象曲水流觞的场景,行了一场飞花令。

“应倡导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时,张悦这样说。平时她经常组织学生围绕时事热点、生活话题、文化类话题举办班级辩论赛。张悦不仅把诗意与理性共融的风格贯穿在课堂上,也体现在社团活动的带教中。她的每一届学生都参与了语文综合实践研究活动,多次走向校外,踏上行走思考的旅行之路,开展了和甬籍文化有关的项目式研究。2017年她执教的10名学生走进河姆渡遗址展开社会实践,探寻从古文字中走来的文明。这些母系社会时期留下的陶片上的图腾,为学生研究甲骨文提供了素材。他们通过走访博物馆工作人员,翻阅有关书籍,了解甲骨文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还曾寻访过创作《采茶舞曲》的甬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锦文女士。学生的项目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张悦逐渐走向校外讲授示范课,把诗意与理性共融的教学风格展示给更多同行。这几年,她在全国近30个省市开设过200多堂公开课与讲座,有近百篇学术论文刊发于核心期刊和相关刊物,主编、参编教材和教学用书多套,其专著《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新教育语文课堂:哲学的解释》获得影响力与美誉度,还被聘为宁波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当前,新的语文教材即将启用,张悦正在参与新教辅材料的编写。新课标、新教材使得她把自己又当成一名“新”教师,开启一场新的语文理想课堂的教学之旅。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