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广角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28日 星期

录取不“掐尖”,名校图什么


今年的上海高考分数线新鲜出炉,众多尖子生将迎来一场“硬仗”——填报综合评价批次的志愿。

综评批次的出现,堪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红利”。对考生来说,不仅多了一次参与高校人才选拔的机会,不少人还通过这一途径实现了一次“跳跃”——有机会以略低的考分入读自己更心仪的专业。

2015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校率先探路,首次完成千余名考生的综评批次录取。今年,参与这一试点的高校扩容到11所,招生计划翻番,达2247人——可以说,行至第5年的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已然成为了“香饽饽”。

这两天,记者采访了不少名校招生办主任。谈及综评,大家看法高度一致:它的出现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探索特色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打破“分分计较”,综评展示了高校招生的另一面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沪上高校综评批次录取,在去年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市综评批次的招生计划人数也较去年小幅增加。

综评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大学的选才理念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相比高考统招,综评的出现,让大学得以打破传统的“分分计较”的招生模式,有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来选择更适合的学生。按照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综评录取是“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的选拔录取方式”。

对于这一点,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这两所率先探路综评录取的高校,感触最为深刻。

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一名毕业生回忆了自己4年前参加综评测试的过程。她说,当时,一名面试教授要求她说出水的10种用途,当她回答完后,教授请她说出这些用途背后的机制以及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在综评校测环节,教授们面对考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事先谁都不知道,他们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复旦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说。而在上海交大,记者也得到了几乎同样的答复。

事实上,在综评之前,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于本世纪初开始试点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时,就在不断探索高水平大学的学生选拔录取标准。复旦大学对每年入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考察后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分数相差在10分左右的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能力和表现差别并不大。

而去年,复旦大学综评批次录取分数线与该校高考统招录取分数线,相差也就10分上下。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高考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设定了门槛,而学校在综评时更多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该校对综评入学的学生,仍在进行持续跟踪调查。

人才选拔不是简单“掐尖”,而是让合适的人读合适的专业

今年,同济大学综评批次招生计划数为240人,与去年持平。而2016年该校首次参与综评录取时,按照当时“招生计划不超过该校在上海招生来源计划的20%”的规定,招生计划只有区区几十人。

事实上,包括同济在内,一些学校从最初加入综评录取试点开始,就希望能适当扩大招生计划。显然,学校看到了综评招录带来的美好前景。

高校招生,学校与考生之间充满着博弈。一些高考分数很高、看似相当优秀的学生,有时候专业志向并不十分明确。在填报志愿时,他们或许会在家长的引导下,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或“高分专业”。而对高水平大学来说,真正的人才选拔逻辑显然不是简单“掐尖”,而是遴选好的苗子,让合适的人去读合适的专业。

有专家直言,从入学后的表现看,学生的优异程度与高考成绩相关性不大。在不少院校,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兴趣方面的原因,申请从所谓的“高分专业”或“热门专业”转出、攻读其他专业,“在分数差不太多的情况下,我们更希望选出一些真正有学科兴趣并拥有相关专长的学生”。

不少高校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扩大综评批次的录取人数,还有另一个原因:参与综评批次录取的高校之间,分数有时显得“贫富不均”——有些高校热门专业组的综评批次录取线远高于高考“裸考”线,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综评批次录取的改革目标,即改变原本只看分数的单一录取标准。

自主招生规模今年有所压缩,更多高校将招生希望投入综评

和不少高校出于“面子”、希望不断推高统招分数线不同,在面对综评批次录取时,更多参与这一改革试点的高水平院校,则希望通过招生计划扩容、适当压低分数线等方式,给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考生以更多机会。

目前,沪上参与综评批次录取的高校中,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录取分数线被业界认为是相对比较合理的。这是因为,这两所学校通过综评录取的人数较多,已占全市综评招生计划总数的60%左右。

作为大学招生录取的特殊途径,相比综评,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自主招生年头要长得多。“通过自主招生确实可以网罗到一些适合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尖子生。”不过,一位资深高校招生办主任直言,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决定了它只适合一部分高校的少部分人才,并不适用于所有高校。

“从今年自主招生的初审情况看,有的高校仍然生源丰沛,有的学校生源已开始收缩。”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学校招生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学在综评录取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因为在这个批次,高校更有机会更精准锁定自己的理想生源。

作者:樊丽萍 姜 澎

《文汇报》2019年6月25日第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