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6月17日 星期

把脉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快人一步”


□本报记者 汪 恒

作为全国第一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王斌斌的求职之路异常顺利,甚至直接被养老机构签下担任院长助理。王斌斌的42位同学中,除了7人专升本,其他人都找到了对口的工作。

新设专业的平稳就业,似乎早就在学校的预期之中。宁波卫生职院几年前从传统卫生院校的定位中寻求转型,瞄准了日益兴起的健康服务产业。“学校的专业建构体系很清晰,一方面是根据人从出生到幼儿、成人、老年的全生命周期里的健康服务需求来的,从助产、幼儿发展一直到老年护理;另一方面围绕健康社会、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和健康照护在内的完整体系。”校长贾让成告诉记者。按照这样的思路,近年来学校先后改造了4个原有专业、暂停招生3个专业、新增5个专业。其中,老年保健与管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言语听觉康复技术等3个专业还是全国首设。

“健康服务行业是新兴领域,虽然人才缺口大。但市面上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双缺失’。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尤其要‘把’准人才培养的方向。”贾让成说。最后,学校把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上。为此,学校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对全校的400余门选修课重新进行梳理,把各专业方向课程细分为平台和模块两个部分。平台课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模块课保证岗位特质需求。其中模块课包括专业岗位方向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以护理专业为例,岗位方向模块涉及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而护理情景模拟综合实训等则属于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范畴。

没有现成的标准,学校就努力通过推动产教协同,制定专业标准,或是通过实力的壮大,促成自身的教学标准变成行业标准。近年来,学校牵头制定了全国职业院校老年保健与管理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此外,校方还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约100门,开发教材75部。比如在“构音障碍康复技术”这门课上,教师上课的临床案例就来自企业,课程实操的真实患者来源于企业,最后企业的技能大师还会参与课程评价。

“健康服务产业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发现行业的各种纠纷中有30%~40%都是非技术因素导致的。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尤为关键。”该校党委书记任光圆说。校本课程是学校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学校精心开发了多项校本课程。比如“健康人文”课程,介绍了中外医学史上的人文关怀、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健康服务中的人际沟通等知识;还有教学生如何做好自身疾病预防和促进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健康管理”;原本仅限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基本救护技术”也被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正是因为“急救知识”人人上手,学校近几年涌现出了不少非护理专业学生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人的事迹。“这样的通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勇于救人,也有救人的本领。”任光圆表示。

只是课本上的内容还不够,学校还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例如“爱驻夕阳”专业社团,就下设了夕阳保健、夕阳健脑和夕阳文娱等3个模块,给包括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在内的一批学生提供了不少了解和体验相关领域的机会。过去3年,该校社团的服务人次超过1万。

近4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专业就业相关度居全省前列、离职率全省最低。这种强调对接区域健康服务需求、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获得2018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评全国“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成果”。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