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5月27日 星期

性教育,儿童健康成长中一堂不可或缺的课


□本报记者 叶青云

临近“六一”,关爱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话题又引起全社会关注。这其中,就有一个曾经讳莫如深如今却必须正视的问题——儿童性教育。近年来,关于儿童遭受性侵的案件屡见报端,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虽然有着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但也隐藏着儿童性教育缺失的痛点。成人总是讳于向儿童提起性话题,儿童没有性教育的来源,自然对性一知半解。

儿童性教育刻不容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已经把性教育列入日常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揭开了之前那层“欲说还休”的神秘面纱。

学校可以列入必修课

“你想干什么?不可以这样!”5月16日,东阳市横店小学教育集团南上湖校区举行了“我就是女生”青春期讲座。集团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张雯雯化身知心姐姐,通过有趣的视频、丰富的活动、积极的互动,让高年级女生认同自己青春期遇到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并给她们提供了多样的健康解决方法。学生张诗薇说:“在这之前,我虽然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但是不好意思问父母,也羞于和同学交流,感觉很迷茫。现在我知道了,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我要做回自信的女孩。”

像该校一样,儿童性教育在我省广大中小学里,作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充分的重视。各校普遍开展相关讲座引导学生,也有学校依托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室、青春咨询室等,通过学校心理教师个别辅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性困惑,让性话题科学化、阳光化。

杭州市滨文小学今年开设了一门致力于孩子性发展与性关怀的课程叫“绘守童贞”。教材由学校课程组教师结合绘本开发,根据内容不同设置了“一起听故事”“一起来讨论”“亲子读书吧”“我是小编剧”“我来演一演”几个板块。课程参考《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及《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版)》制定教学大纲。学校将“绘守童贞”课程纳入每周五的拓展选修课开展,目前授课对象为一、二年级学生。

“无论是开讲座、看展览、心理辅导、影视教育还是其他形式,儿童性教育都应该是每个学生的必修内容。”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庞红卫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如能建立起相关校本课程,把片面、零碎的儿童性教育系统化,效果会更好。“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身体发育、性器官成熟、性意识萌芽、异性交往等各方面的身心变化。”

相对来说,乡村学校开展儿童性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大。其中虽然有学校的教学条件落后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来自乡村学生自身和其父母两个方面:学生中以“小候鸟”和留守儿童居多,课余生活单一,很容易被网络、影视等各种渠道的信息吸引,自己却缺乏辨别良莠的能力;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管教起来有心无力,难以承担教育和引导孩子的重任。省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教育项目负责人江发仂告诉记者,为改善这种状况,计生委从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主编的《成长知道》一书中摘编了两本分别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的教材——《青春健康口袋书》,免费发放给我省多所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同时在相关师资培训和建立心理健康基地上也有意向乡村学校倾斜。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为什么男孩子站着小便,女孩子却要蹲着?”当诸如此类的问题从孩子嘴里说出时,相信不少家长会觉得紧张尴尬,不知如何回答。部分家长或许会利用这个契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更多的家长往往选择含糊其辞或者斥责逃避,最终让问题不了了之。

“家长应首先改变谈‘性’色变的羞怯心理。”庞红卫表示,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家长担负起儿童性教育的重任,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引入儿童性教育相关内容,教会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方法,加强家校共育。

“我们初步形成了一种探讨的模式。一是家长先学,让家长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二是亲子课堂,组织家长、孩子、教师一起听专业人士讲课;三是家长反馈,让家长谈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交流以后在生活中如何关注、教导这方面的内容。”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学生中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副校长李梅通过调查发现,面临儿童性教育、预防性侵害等问题时,家长们态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想说,但缺少方法;一类是讲起过,但讲得非常简单和隐晦。“学校在引导时要注意把握契机,寻找合适载体,既要改变家长的观念来配合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又要避免引起家长的抵触情绪和不必要的误会。”

诸暨市马剑镇中心小学教师戚伯芳是一名青春期教育讲师,每年深入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为学生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讲座。她表示,孩子的性教育,越早越好,当孩子问起相关的问题时,父母要克服害羞心理理性面对。“父母在回答‘尴尬提问’的时候,可以试一试这样做——放低姿态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没接受过这方面教育,现在愿意和孩子共同学习,帮助孩子一起寻找正确答案。这时候,一些早期性教育的读本就能发挥作用了。”马剑镇小利用家校平台,为家长开设“家有青春期孩子”讲座,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学校还开通了专门的QQ热线,每当家长或者孩子遇到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都可以通过QQ留言,向教师求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