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 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强美育工作又一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工作的推进,离不开美育师资的建设。特别是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中小学校,师资短缺更是成为美育相关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短板”。配齐配强美育师资已是当务之急。高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师范生培养的主体,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相关高校。
多样化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因为学校美术教师短缺,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的徐亚琴数年前从教语文“转”为教美术。没有科班训练,仅凭兴趣怎么把美术课教得有水准?2014年,徐亚琴接触到现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朱敬东的链式美术教育推广项目。通过朱敬东的引领,徐亚琴结合学校附近的江南古镇特色,做起了版画课程的开发,把水乡的门、窗、桥等都变成版画上栩栩如生的内容。同样受益的还有当地钟埭中心小学教师彭晓宁,她把平湖土布、稻草等材料拿来做乡土美术的综合材料画,让学校的美术教育有了很大起色。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乡土资源。对于乡村学校的老师们来说,这些资源最容易上手,也便于做出特色。”朱敬东说。近年来,朱敬东经常和同事、研究生们一起在各地推广这个项目。从海岛嵊泗到北方的山东,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对于一线美育教师来说,有像朱敬东这样的高校教师点拨,或许能让他们的职业生涯豁然开朗。“学科教育的趋势变化很快,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会改变。一线美育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对教学有所追求。”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蕾认为。作为教师们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省内高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上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
浙江音乐学院把分级分类作为培训的特色之一。“比如同样是教授钢琴,我们分成了3个班次,供不同基础的老师选择,大大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该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瑞法说。“培训期间我们一般会安排上午讲理论,下午实操练习,理论结合实践。老师们反馈这样效果比较好。”班主任庞妮告诉记者。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项目的特色则是“器乐进课堂”,通过让教师多接触和了解不同乐器,来开阔教学的视野。丽水学院的教师们还在培训中加入畲族歌曲和畲族舞蹈编排等课程,受到了当地学校教师的欢迎。此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全省率先办起了中小学戏曲师资研修班,为地方戏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师范生培养因势利导
对于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来说,配齐所有学科教师往往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因而,培养能胜任包括音乐、美术等小学科在内的全科教师就成了解决师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温州大学于2017开始招收定向培养的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全科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数学和科学都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此外,学生还要参加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选修课。我们鼓励学生多选一些,为将来的全科教学工作做好准备。”温大教师教育学院教学科科长章园园介绍。“音乐、美术等小学科因为学习门槛高,在很多小规模学校里属于师资比较缺的科目。我们相应开出了乐理、声乐、合唱与指挥、简笔画、素描画等丰富的课程,鼓励他们结合兴趣学习并培养专长。”该院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教授李梁说。
“这些课程难度不大,但完全掌握还需要课后继续投入一定的时间。”2017级学生林祖救说。“几年后,这些学生如果顺利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将会给所在的学校带来福音。”李梁表示。据了解,除了温州大学,省内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海洋大学、衢州学院等也成为了全科教师培养的合作院校。
怎样让从高校走出去的艺术类师范生更“接地气”?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为学生编写了一套夯实专业基本功的《新三百》教材。其中音乐曲目和美术作品都来自中小学教材。之后,再把这些知识分解到5个学期里。教师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套自编教材相对大学专业课教材,知识点更加集中。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张新江说。
此外,实施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项目也给拓展基层美育师资提供了一种思路。郭辰语4年前从浙师大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因为有过支教经历,热爱乡村教育的她选择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项目。她参加的项目采取“3+2”的形式,即在基层学校工作3年,再脱产到学校集中学习2年。因为有过基层工作的经历,郭辰语对自己专业成长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重返校园集中学习的这段时间,正是查漏补缺的好机会。以前发现学生们对某些方面感兴趣,但遗憾的是自己不大清楚。现在有机会可以好好了解,未来能把更多的资源带给学生”。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硕士项目给基层的美育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也受到了更多地方学校的认可。
新闻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