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3月20日 星期

浙江教育发力“一带一路”建设


(上接第1版)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伴着法语版《两只老虎》的曲调,30个因学习遇到挫折而信心不足的毛里求斯儿童开始活跃起来,玩游戏、唱汉语歌……在浙江理工大学与毛里求斯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少儿班里,欢声笑语不断。

去年,浙江师范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摘得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的最高奖项——“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奖”。浙师大和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共建的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和美国中田纳西大学合作共建的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则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强大的人文属性,能使浙江人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关系更紧密、沟通更顺畅。”蓝晶晶介绍,目前我省共有16所高校在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所孔子学院,其中多数位于“一带一路”沿线。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省也积极请进来。2004年,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创办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2014年,温州肯恩大学获批正式设立,这是我省第二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同年,浙师大与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复,成为我省高校首个境外合作办学项目。去年9月底,全省高校又一个独立办学的海外校区——浙江万里学院汉堡校区正式启用,面向欧洲学生开设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课程。

截至目前,我省高校已有1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142个中外合作办学(含港澳台地区)项目。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引进来、走出去,浙江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越发矫健,通过“政府搭台、教育唱戏、民心相融”的方式释放更大的辐射。

做好对外开放的智囊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拉近民心,教育须先行,加快加深对各国文化的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方向、出谋划策。

这些年,我省高校纷纷集聚人力物力,投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研究。像浙师大早在2007年就设立了非洲研究智库,目前已形成了“一论坛、两院、两馆、两基地”的教育对非工作格局,是国内非洲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浙江工商大学成立“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聚焦中阿经济文化;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东北亚研究中心,定期分析解读地区发展的最新动态……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0所高校的11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备案,且多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省“一带一路”论坛上,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14所高校的18个研究机构入选“一带一路”建设智库支持单位,超过总入选机构数的50%。

而服务那些“走出去”的企业,我省高校更是深度参与者。2017年12月,我国首个高校与企业协同开展的针对工程项目建立的属地化人才培养学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外“鲁班学校”在非洲喀麦隆揭牌。随后,中国第一所伴随中资企业“走出去”在柬埔寨建立的海外丝路学院——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据介绍,这些境外办学机构不仅致力于规范加强本土化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积极向外籍员工介绍中华文化和浙江情况,搭建浙企与外籍员工交心的平台。

站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起点上,浙江正在全力争做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排头兵,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去年6月,我省发布《浙江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为浙江教育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指明方向,要求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城市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全面开展教育国际合作,吹响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号角。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