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0月1日 星期

为“每学期跑上百公里”点赞


□胡欣红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要问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图书馆,也不是那些绿油油的草坪,而是学校的田径场。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来这里跑步的学生。人最多的时候,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简直堪比小长假时的西湖景区。(9月25日《钱江晚报》)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严重欠缺是一个困扰公众已久的话题。而体育锻炼的严重欠缺,直接导致体质状况堪忧。去年出炉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3%。此外,2015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中,大学生下滑最严重。

中学时期,学校和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考试,对于体育锻炼,往往无暇顾及或简单敷衍,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养成不足。上了大学,本可以好好“补课”,但松了一口气的大学生们往往一“懈”千里。长期久坐、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成了大学生们的生活常态。

如何为大学生补上体育锻炼这一课?不少高校也在作出尝试。比如去年清华大学要求大学生入学后要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毕业。而此番浙大推出的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手段之新,可谓前所未有。该校不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到54个学时,而且将课外体育锻炼在体育成绩中的占比由之前的10%提升到15%,学生要想拿到满分,每学期须跑上百公里。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让大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还应该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设计,为学生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在这方面,浙大这次的体育改革也是用心良苦。课改后本科生的课内体育项目包括专项教学课、专项辅导课、专项训练课3项。其中,长学期专项教学课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36个专项共60个课程供学生选择;专项辅导课则拟设8个以上运动俱乐部,拟开设30个以上专项课程;此外,每星期都会有丰富的校园体育比赛。同时,学校还组织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长学生参与到教学辅助、群体辅导、竞赛组织等教学活动中来,尽最大可能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教学和指导的需求。

试问,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和相关活动,何愁大学生们不会“动”起来?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