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7月13日 星期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杭州市嘉绿苑中学 赵凌晓

近年来,我校初三学生在两个行政班的基础上进行AB分层教学。本人连续两年担任初三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在B层(基础较弱)的学生中,个别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下降,上学迟到,到校后睡觉……剖析事例发现B层的有些学生社会责任感比较薄弱,表现为集体观念淡薄、奉献精神不足等。

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是初中生对自己、他人、家庭、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初中生社会责任意识强弱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一、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更多地注重对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学习至上、成绩至上”令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骄纵,导致一些初中生对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漠然视之,较少甚至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弱甚至缺失,这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2.家庭教育在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榜样作用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部分人变得只追求物质利益,也使得部分家长、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就退缩,没有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部分家长言而无信或言行不一致的行为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造成了负面影响。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因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即便交流主要内容都是在谈学习或生活琐事,对关于孩子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相关内容的话题很少谈及,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道德方面的教育。有些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对孩子的思想变化和言行的不当漠不关心,家庭中“和谐万岁”跟学校教育的不和谐现象,增加了学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难度。

二、培养的对策

1.家长自身提升与完善。

首先,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其次,家长要认识到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初中生处于成长中的特殊阶段,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引导者,一定要认识到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关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改善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初中生普遍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希望别人尤其是家长以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对待自己,即希望被尊重和享有平等的人际关系。家长应该摆正自己为人母为人父的角色,创造各种条件,让初中生在心灵和人格上逐渐强大起来,加快初中生的社会化进度,使初中生更易于融入社会。

首先,家长要注重沟通的方式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家长应注重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以尊重初中生的人格为前提,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这有助于加强家庭教育中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理解。例如与孩子沟通时要态度真诚,要做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沟通时积极与孩子交换想法与感受,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与隔阂。

其次,家长要在实践中落实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无论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小问题,还是处理一些矛盾尖锐的大问题,家长都要以身作则,本着遵守社会公德,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去解决。另外,家长应该时常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一起参与。如植树,让他们感受到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在节假日看望孤寡老人、聋哑儿童,激起他们内心对他人的责任感;在生活中和家人共同承担家务,使他们体会到自身对家庭的责任感。而当初中生犯了错误,家长不能一味地袒护或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后才不会轻易犯同样的错误。

再次,家长要引导初中生进行自我教育。初中生要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社会与他人及自己,关注自己的优缺点,主动分析自己,并进行反省和改正,使自己更加优秀,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担当的人。家长应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入地认识和反省;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理性的态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学会激励自己,认识和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尽量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和克服,对于在承担范围内的责任,应鼓励其勇敢地承担,从而成为一个有担当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处理好家校关系。培养初中生责任感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努力和配合。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和继续。

首先,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初中生的要求。家长要树立对学校教育的责任感,要尽力配合、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从孩子入学那天起,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学校有关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主动积极、按时保质地配合学校完成各项教育计划。

其次,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活动的过程。家长可以通过个别交流、QQ群、微信群、家长会和来校面谈等各种方式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建立起双向沟通渠道,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及时反馈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学校在做好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与家庭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提高家庭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把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任务内化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行动,最终达到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