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5日 星期

桐乡石门镇小:把丰子恺文化融入课程


□本报通讯员 章秋雅

“看,我们组把子恺爷爷的漫画制成了麦秆画,绘在了葫芦上、折扇上,还有橡皮砖上!”“我们去了子恺爷爷童年待过的染坊,听师傅介绍他画孔子像的过程,还学会了染布!”这些日子,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展示着各自在“小子恺”课程学习中的收获。

一个多月来,学生围绕家乡名人丰子恺以及他作品里的石湾乡土文化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这是该校实施“小子恺”课程以来的常态。“丰子恺作品里反映出来的‘好真、乐善、爱美’与我校‘优者雅行’的育人目标十分契合;他还是我校的首届毕业生,可谓与石小渊源颇深。”校长沈惠锋说,该校以丰子恺的乡土情怀和人文精神为抓手,根据石门的地方特色和本校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开发了“小子恺”系列特色课程,包括“雅贤乐善”综合课程、“雅艺爱美”体艺课程、“雅学好真”学科课程等3个课程群。

可是,丰子恺文化涵盖面很广,如何找到文化和现有教材间的“可融基因”?教师对丰子恺文化认识不够深,该怎么指导学生系统地开展课程学习?学校经过多方联系,请来当地文化站的宣传员为大家作讲座,又组织研发中心的教师和教研组长前往丰子恺故居参观,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丰子恺专著。渐渐地,知识丰沛了,信心也有了,教师的研发热情越来越高。

各课程的负责教师开始琢磨怎么把学科知识和丰子恺文化串联起来。“雅贤乐善”课程组寻访石门老街坊和老艺人,根据学生年龄段和能力特点,确定了“石湾经济”“石湾古迹”“石湾艺术”等一至六年级不同的探究主题。“雅学好真”课程组琢磨如何在文化里体现学科素养,比如科学组教师来到丰子恺从小生活的丰同裕染坊找寻能贯通教材的实验元素,语文组教师特意去市图书馆借阅他的散文和传记,数学组教师则反复琢磨他的漫画,看能否从画中场景找到数学元素。

如今,师生们已达成共识,齐心融入“小子恺”课程的建设中,每周四下午是全校学生“小子恺”课程的体验时间。科学拓展课上,学生来到中华老字号桐乡丰同裕染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染料对比实验”,为证明水环境对植物着色能力的影响,他们精心地对水温、染料配比、pH值进行检测并认真记录;语文拓展课上,学生挖掘丰子恺散文里的土白元素,开展“石门土白”语文研究性学习;数学拓展课上,学生用丰子恺漫画里的人物活动来解释数学概念,画个“瞻瞻手拿风筝”表示“旋转”,画个“阿宝推着小推车”表示“平移”;“柳之猜想”项目融整式课程尝试也使学科教师尝到了课程整合的甜头。音乐教师沈娟英说:“我从丰子恺的漫画‘戏台’引入对石门湾地方曲艺‘三跳’的教学。‘三跳’课程内容全部来自对家乡文化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在实践的土壤里体会到家乡曲艺的精髓。”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