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论文一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2日 星期

从供给侧视角看校本研训内容的构建


□海盐高级中学

刘中瑛 杨 敏

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一个教师从不成熟的“新手”发展为一个成熟的“能手”,这一过程多数是在学校中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基于学校本位的研训在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校本研训缺乏系统性和梯级性,多拼盘式、碎片化;学校虽然明了教师的需求,却提供不了教师需要的培训服务。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立足供给侧视角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研训内容,为教师提供真正需要的“好”的供给。以下五个方面是我校开展校本研训的探索与实践。

一、通识理论学习类: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管理

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后走上一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的倦怠感会慢慢袭来,专业的内驱力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消磨。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可开设职业理想培育课堂和专业理解智慧课堂,我校专门邀请“身边”的名师开设“做一个有价值感的老师”“自我修炼的若干智慧”等专题讲座,拓宽教师的视界、眼界与心界,培植专业发展愿景,更新知识结构。这样的课堂,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力的唤醒,不断促进教师向前、向上发展。通识理论学习类研训内容,可以在教师心中播下专业发展的思想种子,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实施自我专业管理,学会自觉地在专业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二、课堂教学打磨类:锻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课堂是教师赖以生存的主阵地,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所有的学习研究的最后落脚点都是课堂。因此在课堂上的成长是教师最接地气的成长。校本研训当为教师课堂的成长设计路径。不同层级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打磨各有侧重。一般分三步走:一是引导入职5年内的教师进行课堂结构塑形的探索,即“建模”,让初入职的教师知晓循序渐进的课堂环节设计、深入浅出的知识呈现是教学展开的首要条件;二是引导校级层面的名师进行课堂创新思维的突破,即“炼模”,目的是引导教师认识到“用结构的力量深化主题”这一构课逻辑智慧的重要性,从创新的视角锤炼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引导县级以上名师、带头人进行个人教学风格的特色打磨,即“出模”,引导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主张,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实现模式超越,达到“无模胜有模”的境界。课堂打磨从“建模”“炼模”到“出模”,是锻造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有效路径。

三、试题解析研究类:夯实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试题是当前高考、中考纸笔测试的载体,一位高中教师的大半工作时间都是与试题为伴,教师对试题研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日常教学评价的精准度,关系到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指向性。我们在校本研训中依据教师的专业能力设计“做题”“组题”“改题”“品题”“命题”“制卷”等研究环节,以夯实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做题”是对教师进行生本立场体验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组题”是慧眼淘金,对现有试题进行优选和重组,考察教师的专业识别度;“改题” 是通过变化条件或立足原有信息进行其他设问,考察教师专业知识的迁移和灵活拓展能力;“评题” 是从专家视角进行分析评判,考察教师对试题能力立意的品读;“命题”和 “制卷”是对知识的创造性再加工,集整合与创作为一体,教师要从选材、立意、知识分布和能力覆盖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是一位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此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校本试题研究活动,为每一位教师创设了适合自己现有专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试题研究路径。

四、论坛沙龙分享类:涵养教师的专业思辨力

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开展论坛沙龙活动是促使教师们将隐性的教学经验显性化呈现的最佳途径。论坛沙龙的主题依据不同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来确定,我校主要分三个层次开展,分别是“说说我的教学故事”“分享我的成功课例”“谈谈我的教学主张”。每人每次15~20分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每次培训一般安排3~5人主讲),然后通过专家、名师点评,对经验性的技术操作进行理性的提炼、总结。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涵养教师的专业思辨力。一方面,每位主讲教师带着智慧、经验和信息而来,他们的分享成为同伴提升教学技能的“点金石”;另一方面,论坛也是课堂研究成果呈现的一种途径,是研究成果推广与运用的重要媒介,更是一种推动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前行的力量。

五、论文课题写作类: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

教师专业之路要走高走远,必须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我校在校本研训中通过设立工作坊、聘请导师等开展一对一“私人订制式”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鼓励教师在导师的引领下,对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将经过论坛沙龙洗礼后的思想沉淀付诸文字,进行论文的写作与课题研究。这种基于教学实践和主题论坛的科研写作,是一种草根研究,具有“切口小、周期短,重过程、有实效”的基本特征。它很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别、不同层级教师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为教师逐渐由“经验型”向“学术型”“研究型”教师转变提供了支架,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增强了做课堂教学研究的信心,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校本研训内容,关注教师的直接需求,着眼于教师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研训活动的展开,从学校角度系统化、目标化地培育教师自主发展的专业需求和愿景,提高教师的专业学习力和研究力,发展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使学校教师队伍发展呈现结构良好的梯队态势。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念,建立起引领、合作、探究、反思于一体的校本研训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