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管光海
虽然STEAM教育以正式的词汇和整合课程的形态传入中国是近十年的事,但体现这一理念的实践在国内较早就有。就浙江而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初中科学教育采用综合课程模式,以探究为特征的科学课程走向常态,技术课程逐步受到重视,创客教育悄然兴起,这些既为STEAM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又蕴含着不同的STEAM教育形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加强创新教育的要求,我省将中小学STEAM教育作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探索以STEAM教育为切入点的科技创新教育。
从我省STEAM教育推进和实施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省里稳步推进,区域积极跟进。自2016年起,我省连续举办了两届中美STEAM教育论坛、STEAM教育专题研修,实施了STEAM教育课程平移项目,设立STEAM教育种子学校与培育学校,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调研,参加国家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也积极推进STEAM教育。例如,湖州市成立了STEAM教育研究中心,义乌市成立了中小学STEAM创新教育联盟,依托研究中心与联盟来协力推进。一些地区已经开始STEAM教育学校试点,例如宁波市江北区进行了STEAM教育的区域规划,并在试点学校组建STEAM学习共同体。一些学校也成立了学校层面的STEAM教育项目推进领导、管理小组,开发和开设课程或项目,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2.多方力量参与,合作形式多样。成立了浙江省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团结各方专业力量,建立学术研究共同体,支持全省中小学STEAM教育的发展,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在区域和学校层面,合作形式多样。从合作单位来看,包括与高校、社会机构、企业合作;从合作的区域来看,既有区域教研机构与社区学院的合作,又有学校与国外学校的国际合作;从合作的内容来看,包括课程、项目、资源等各个层面。
3.参与广泛,涉及面广。STEAM教育作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整合教育,涉及各个学科,然而实践中并不限于此,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社会等学科也参与到一些学校的STEAM课程建设和实践中。从涉及的学段来说,目前基础教育阶段STEAM教育的实施以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主,但也逐渐影响了幼儿园、普通高中甚至职业高中。例如,有的幼儿园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融合式游戏的探索,台州市第一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湖州市第二中学等学校都已经积极地开设STEAM课程,寻求教学突破的创新方式。
4.课程形态丰富多样,学校智慧充分展现。目前我省整合形态的STEAM课程尚处自发探索的兴起阶段。从学校的具体案例可以看出STEAM课程的不同样态,包括体现STEAM思想的科学教育、STEAM题材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STEAM思想的研究性学习、以设计与制作为主体的STEAM课程、应用技术实现创意的创客实践等,丰富的课程形态显示了学校的实践智慧。
5.学习环境建设受到关注,本土资源建设逐渐起步。STEAM教育实施中,各种STEAM教育实验室、专用教室、创新空间、工作室得到建设。在有的地区,如宁波市镇海区、金华市婺城区等,学校创客教育空间建设成为探索STEAM教育的抓手。在资源建设方面,本地资源逐渐得到挖掘。例如,湖州市吴兴区积极挖掘筑圩围垦、桑基鱼塘和蚕桑文化、电缆工厂、湖笔、电梯优势产业等地方资源,来作为STEAM课程的素材,突出STEAM教育本土化。
至于未来发展,我们认为,STEAM教育可以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学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突破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支撑点,成为学校发展、学生和教师成长崭新的平台。
1.形成浙江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从科技创新教育涉及的学习领域来说,我省中小学科学与数学课程进一步得到发展,特别是初中综合科学得到加强,技术应用受到重视,研究性学习得到推广。从整合形态的科技创新教育来说,构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STEAM课程整合形态和评价体系,提出STEAM教学指导意见,开发并建设了一系列STEAM教育资源。
2.科技创新成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整合课程的开设应成为常态。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艺术素养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人文艺术、科学、技术与工程构成了学校完整的课程领域。指向应用、具有整合特点的拓展性课程、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开设成为常态。
3.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中学习成为常态;从输入式的学习转变为输出式的学习,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探究等学习方式成为常态。批评性思维、创新思维、设计思维等高级思维得到培养。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与技术与工程相关的职业教育有所体现。我们期待学生们每学期都至少经历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学习,体会对科技的兴趣,经历探究、设计、实践与展现。
4.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得到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整合学科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创新教育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一批跨学科、复合型教师将会出现。而教师之间的合作将会比较频繁,学科本位的教学将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