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30日 星期

数学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武怡晗 曹可可

祖籍温州平阳的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4月20日至26日, 我省第12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评选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教育部支持设立的国内首个激励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奖项,12年来,我省共有18位教师先后获奖。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面对“奥数热”“数学难学”“数学难教”等话题,他们又有什么话要说?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奖者和名师。

要有终身从教的信念

记者了解到,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或教学研究且年限超过15年,是“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评选的“硬杠杠”。此外,评选还要求参选人在中学数学教育研究、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突出成就。“同等条件下,向一线数学教师倾斜,这样的奖项也鼓励我们终身从事数学教育。”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李昌官是第七届获奖人,今年是他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的第35个年头。

事实上,有不少获奖人都像李昌官一样坚守在教学一线,承担着这份责任和情怀,“守护”数学。组委会成员之一,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张金良说: “这也是奖项所倡导的,让更多好教师从事基层一线教学,当好的数学教师,争做数学教育家。”

“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坚持做教育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设立为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价值导向。”数学特级教师金克勤感悟颇深,他希望通过奖项的评选和宣传,鼓励更多教师坚持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重视数学的育人功能

数学中处处蕴藏着美,比如圆是曲线段,直径是线段,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圆周率……而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应该将数学教学异化成“育分”教学,而应该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的“真善美”,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回归“真”、唤醒“善”、实现“美”。

这是数学特级教师、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尚可最深的感受。他说,数学是日常生活、升学考试和专业选择的重要工具和基础,但是它的重要地位并不仅是由工具性决定的,还在于它有育人功能。比如,数学训练能提升人的思维品质,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个性纷呈的数学家故事是重要的育人载体。

无独有偶。第十届获奖人、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蔡小雄也认为,和文学一样,数学的育人功能具有更加深远持久的影响。数学有理性之美,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尽管数学知识会被忘记,但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教学切莫“竭泽而渔”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都存在着难学、难教的尴尬,而持续多年的“奥数热”又高烧不退。

面对这些难题,金克勤说,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如果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那必定会造成教学和学习的偏差。他认为,我省正在推进的新课改和高考制度改革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契机。如高考数学试题不分文理,是从政策上加强了数学基础学科的地位。

好教师一定不会依赖“题海战术”。尚可认为,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训练是需要的,可以熟能生巧地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能提高效率,扎实基本功,为深入思考腾出时间。但需要重视的是,熟未必一定能生巧,学习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此外,数学学习除了逻辑思维,还要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这也是刷题难以达成的。

数学特级教师、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胡建军也表示,数学教学如果“竭泽而渔”,不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对于国家的持久发展也不利。因此,教学中多教授学生知识的来龙去脉,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点至关重要。张金良说,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四个“理解”,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材、理解教学,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学生在学习中要理清概念、注重理解,循序渐进、注重积累,适度训练、注重领悟,学习才能达到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