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20日 星期

让读有仪式地存活


□温州市籀园小学

周 璐

《朗读者》节目火了,它触动了许多人心底最柔软的神经。我喜欢朗读,更喜欢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朗读。我觉得,读是最实在、最自然的情感交流。通过读,引导大家全身心地投入,读到极致处,就是自然、平和、质朴、生活化地说。此时,人和书已融为一体,正如歌德所说:“不是我作诗,是诗在我心中歌唱。”

还记得那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读《触摸春天》。故事本身很动人,清新的笔触,清淡的哲理,清幽的意境,如敞开的画卷,自然而美好。我们记住了她,一个双目失明却富有灵性的女孩——安静。

当我引导着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惊奇”,完成了对重点词句的敲打及文本意义的建构。我对他们说:“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看到的可能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就在那一刻,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她手中扑腾、挣扎、涌动,直至振翅而飞。她不由自主地抬头张望,她是盲女,但那一刻她看到了什么?”

教室里热闹起来:“她看到了翩翩起舞的彩蝶。”

“她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

“还有那天高云阔的自由与惬意她一定也看到了……”

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叹,我热切而积极地回应着:“那就把你们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们张口读了,可读得太一板一眼,冷静自制。

也许他们是看到了一个盲童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但要理解一个人内心的宁静与空灵,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的向往、对现实的满足,是需要生活的感悟与岁月的积淀的。于是,我把自己摆了进去,请学生们听我深情地诵读。

我的语调轻柔而舒缓,停连、重音、节奏,随情感起伏有致,尤其读到“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了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这一句,受到学生们的好评。他们说我的声音略带缥缈,有一种生命力。

毕竟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静听心声,是温暖而自足的事。我请学生学着我的样子读读看,当教室再次响起整齐的读书声时,我们都陶醉在这深情、悦耳的朗读中。朗读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能,除了要有情感的体悟,同样还需要技巧的点拨。对于意境优美的散文,应该用轻盈柔和的语调,似讲述一般。

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使朗读变成了心灵的絮语、灵魂的呼喊。我给学生们示范朗读,在他们读不到位时适时点拨,随机诱导,用自身充沛的情感激起学生朗读的意愿,传递读的技巧与方法,强化朗读的体验,比起枯燥地阐释作品价值更有意义一些。

作家曹文轩曾说,朗读的意义在于从声音的世界过渡到文字的世界。通过朗读,让我的学生们爱上阅读,传承经典,在经典的熏陶中丰赡精神,从而过上一种有品质、有味道、有创见的阅读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