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20日 星期

适宜的课程源于幼儿生活


□包亚燕

今年年初,我收到了一位园长发来的一份微课程材料:家是每个人心里最牵挂的地方,对孩子们来说,幼儿园是他们另一个家。眼看着孩子们马上要搬入“新家”,“搬家”成了很多孩子、家长生活中的一次重大事件……为此,这位园长和教师们以“老家·新家”为主题生成了一个微课程。其中,在“老家的回忆”这一活动中,教师组织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与“老家”的操场、楼梯、大型玩具等告别,并用独特的表征方式记录“老家”的各个角落。

阅读完这份材料,内心不禁为这位园长和教师们强烈的课程生成意识叫好。为何?第一,以儿童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搬家”作为课程的素材,这样的课程贴近儿童生活,是儿童真正所需要的;第二,课程行进路径更多地以让儿童亲身体验来展开,符合课程设计的本意——情感体验;第三,儿童、家长、教师共同建构课程,给予了课程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课程中是否能再增加一些在“老家”寻找美好记忆之类的活动,或者,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用口头话语、绘画等方式构想“新家”,或是商议如何装扮“新家”,再或是想象“搬家会遇到些什么事”……没多久,这所幼儿园的园长又告诉了我一些新的活动进展。搬迁过程中,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搬家,还通过“吃一颗糖糖——甜甜蜜蜜”“吃一颗桂圆——圆圆满满”“吃一块糕糕——步步高升”等极富中国传统韵味的形式,感受幼儿园的乔迁之喜。

不难发现,“老家·新家”微课程之所以能够不断生成适宜儿童的新活动,是因为其课程架构既有教师的预设,更有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东西。首先,课程来源于并指向儿童的真实生活,其实质是帮助儿童消除对新家的陌生感,并由此初步建立起对新家的归属感;其次,将儿童的学习场所指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学习的时间指向任何时候,如搬家前校园内外的寻觅、搬家中一路的艰辛,以及搬家后对“新家”的探秘;再者,充分认识到与幼儿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是教育者,不仅仅是园内的教师、同伴、家长,还包括园外的人,如左邻右舍。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个由教师、孩子、家长共同经历的微课程,让原本担心孩子能否适应新园生活的家长放心。现在,这所幼儿园的孩子们已经搬入“新家”,相信“老家·新家”微课程还将跟随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延续下去。

(本文作者系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幼教教研员、省特级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