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海(楼主)
每年一次的“千人万课”活动,云集了一大批名、优、特教师,学校都会派出一些教师前去听课。但是,学校对教师有一个要求,回来后,必须向全校教师汇报听课成果,或上课,或作讲座,形式自定。可是,每到这时,听课教师就一脸为难,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汇报。于是,为完成任务,随便凑一些材料,滥竽充数。试问,名师课听些什么?该如何听?
俞和军 我觉得关键是心态,愿意学总有收获,从小处入手,如名师上课的提问方式、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讨论等。
吴笔建
学习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设计、课堂评价方法,至于课堂生成性的内容,主要靠课堂机智,是没办法在一次活动中学到手的。名师课,照搬肯定不行,学情不一样,教学设计也要跟着变化。
翘 楚 这说明当下有些培训为完成任务而不讲究效果,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来就不轻,参加培训有些不太情愿,也常敷衍。但无论怎样,听课总会有所收获。 很多时候,自己好好去钻研业务,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没有必要迷信名师。毕竟每一堂课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上好,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提高。
杨铁金 我曾经任职的学校要求,参加名师培训的教师回去后,作半小时汇报讲座。
清 心 没有评课的听课都是低效的,甚至是形式主义的。有了评课才有思维的比较和碰撞,这才是教研的目的。
yanwang_yw 为完成任务而听课,并非都是听课教师的问题。为完成任务而学习,也并非都是学生的问题。为完成任务才做某事,已经成了我们工作的特色,其中所牵涉的问题很复杂,有教师个人的原因,有评价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理念的因素,更有价值观念上的误导。
许东宝 有课听,是福。特别是教师,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务必要加强学习。组织一次重大研讨活动非常不容易,学校派出的教师应珍惜学习的机会。我们要提醒自己,既然是来听别人的课,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学到就是进步。
外出听课是机会,学校也要对其他没有出去学习的教师一个交代。外出教师听课时认认真真,但返校作讲座、开课不尽如人意,这个大家要理解。但假如什么都不知道,连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具体组织过程也都不清楚,那就有问题了。
那央青青
有时想想挺滑稽,“百人千课”“千课万人”“课博会”等听课活动,这学期去听了一些,跟本县教研员交流,感觉课的水平也不是很高。路上两个多小时,就为听两节课,能有收获也值得。个人建议:利用互联网资源,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听好课,中间还可以设置小问题供教师回答,记入学分。
dzh6024205
只要是教师自觉主动参与的,就一定有好的效果。反之,就没有半点必要,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龙泉大喇叭 只要时间许可,我是有课必听,不管外面来送教的,还是刚毕业新教师的课,语文、数学、英语,甚至音体美,连初中、高中的课我都去听。在听课过程中,经常也会发现破绽,或者是败笔,只要你能听得出,有更好的建议,这就是进步。我本人是一名体育教师,去听其他学科的课,同事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但我自顾自听着,还把反思记在听课本上,这样就赚到了嘛。因为教学是艺术,和绘画、书法一样,讲究道法自然,要从临摹起步,把创作、鉴赏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厚植根基。多听课、多上课、多感悟,与读帖、临帖同理。教育追求立德树人,教师功夫更要到家,拥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怎么做到呢?还是要多听、多学、多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学为所用。
阿 国 在不影响学校工作的前提下,我喜欢多出去听听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况万千人乎?见贤可以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是成长。平心而论,我觉得比自己上得好一点的课,其实要比自己的课好很多;跟自己上得差不多的课,其实比自己的课要好一点。听这两种课都可以有一点或多点进步,心向往之而行近之,是为“思齐”。而听上去觉得还不如自己的课,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多一些——连这样的课都能摆出来展示,那我为什么不能取而代之呢?而实际上,一堂再不济的展示课,也会有其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