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莺
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湖畔校区最近成了“网红”,因为它拥有被称为最具“国际范”的建筑外观。然而业内人士更为看重的是,在这样一所“小”校园里,如何被办学者赋予了足够“大”的教育内涵,其亮丽外表的内里,又有着怎样的创意空间利用和个性化的课程支持。
而这,也是新世纪学校校长滕梅芳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命题。与湖畔校区一步之遥,是新世纪学校的另外一个校区。两个校区位于西子湖滨、中河两岸,地处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空间有限,拿什么来为孩子们提供足够丰富的校园生活?
“浙江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为我们明晰了方向,更带来了思路。”滕梅芳深有感触地说。她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曾经是杭城学校中最年轻的初中英语学科省教坛新秀。10年前,她走上了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岗位,无论在哪里,“治课程”和“治教学”的理念已经完全融入她的教育生涯。
新世纪学校是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于1993年。因为外语特色教学起步较早,办校之始,就带上了国际化的文化基因。然而国际化并不等同于外语特色,在滕梅芳看来,真正的教育国际化一定根植于本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且以促进国际理解为旨归。
担任校长10年,结合学校的地域资源优势和国际化办学定位,滕梅芳的目光始终聚焦于全球本土化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上。“我们就学校的育人目标创造了一个新词:Glocal,即把‘Global’和‘Local’结合起来,把世界的和本国的融合起来,进而形成新世纪学校课程体系的核心目标:培育有中国心和世界眼的气质少年。”在滕梅芳的引领下,学校建立起符合中国语境、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才发展需要的“小外交官”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实现国际教育理念、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及教学模式等的中国本土化改良。
教师即课程。服务学生多元选择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要投入到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这是滕梅芳的信念,如今也正成为新世纪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每学年56个小时,是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时间,分布在寒、暑假固定的7天时间里,在专家与本校教师的引领交流中,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校本化课程的落地与完善。全校百余名专业教师,开发的校本化课程却有60余门。
在教师眼里,滕梅芳不仅是一校之长,更是身边的课程专家。多年来她一直投身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线,开发与实施了多门校本课程。上个学期,她新开设了一门国际理解领域的校本特色课程“杭州一瞥”(HANGZHOU AT A GLANCE)是八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融英语人文、历史与社会、艺术与公共表达、礼宾礼仪为一体,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项目学习,最后形成具体推介方案,并在课堂上展示。滕梅芳特意设置了三类情境学习样式:规划旅行路线、模拟政协提案和模拟联合国提案,而课程评价也相应地变成了“西子旅行家”评选、“小提案王”评选和“小外交官”评选。
课程建设的路上没有终点。试行了一个学期,滕梅芳对自己设计的课程并不满意,因为学生的需求处在不断变化中,课程就要及时地增删相应的内容。这几天,她和教师们正在全力开发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南宋六艺”课程,用课程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
在滕梅芳的带动下,学校课程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全境英语(ELITE):外国语学校英语特色课程群建设实践研究》于2014年8月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外交官”课程:改革英语学科教学的12年探索》荣获2016年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而她本人也因其在课程研究与建设上的突出业绩,成为杭州基础教育界第一个成功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