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普通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条件、聘任程序、组织管理等方面内容。根据《办法》,体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体育教师,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与体育系统的有关体育工作者;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艺术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宣传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或能工巧匠等,以及符合资质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何谓能工巧匠?就是某个行业和领域的技术佼佼者、能力优秀者。他们可能文化程度不够高,文凭也不够硬,但因为经过了基层的跌打滚爬和历练,他们练就了某种技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鲜活的艺术气息、澎湃的艺术激情,还能带来无形而厚重的艺术和生活熏陶。
美育不是让学生成为艺术家,而是成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让能工巧匠当教师可以推动和唤醒中小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比如有些地方实施的“让戏剧名家进课堂”,就给学生带来了艺术冲击、教育感染,让他们对原汁原味的本土戏剧和乡土艺术有了更多发自内心的认知和认同,进而自觉地继承和传承。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能工巧匠由于存在一定的文化短板,传统观念认为他们的能力和技艺是雕虫小技,不愿重用,更不能进中小学课堂。结果导致不少地方缺乏美育师资,而优秀卓越的民间艺人却缺乏相应的教育舞台,如此降低了课堂教育效果,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资源浪费。
我们相信,有了这种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认同”,必将引领和带动更多人用欣赏和善待的眼光看待能工巧匠,让他们成为学校里的“座上宾”,有更多的教育舞台让他们去呈现、去演绎,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审美素质的整体提高。
当下,教育观念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节奏不断加快,除了需要硬件投入,更需要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提供支持。让教育资源构成更为丰富多元,让课堂表现更为鲜活生动,才能推动教育与时俱进。